走近课文 | 回首秦俑 | 视频录像 | 规模宏大 | 典型陶俑 | 名人留言 | 论坛交流 | 自制贺卡

[栏目导读]
 
  课 文
  录 像
 
  陶 俑
  规 模
  交 流

 

 

典型陶俑

 
 
 
将军俑

武士俑

骑兵俑

车兵俑

弓弩手

马俑

表情特写

不同的神态

不同的发髻

不同的带扣

不同的兵器

不同的胡须

不同的铭文

    立射俑
    即站着发射箭镞的兵俑,高度在1.8米以上。出土于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和跪射俑一起组成了弓弩兵阵。
    立射俑身穿短褐,束发挽髻,身着轻便战袍,腰系革带,胫着护腿,足登方口翘尖履,整个装束显得轻便灵活。右足向左前方斜出半步,双足成丁字形,左腿微拱,右腿后绷,左臂向左侧微举,四指并拢,手掌伸张,掌心向下。右臂横曲胸前,手掌伸张,掌心向内,或手掌上仰,头微向左侧转,昂着注视前方,这种姿式即为弩兵持弩发射的准备姿态。
    这种立射武士俑站在跪射俑的四周,其编制是非常科学的,因为立射武士俑持弩,而强弩居于四旁,攻利于穿刚达坚,破敌之锐师,守利于坚持疾战。


    跪射俑
    之所以称之为跪射武士俑,是因为它们与秦俑坑中众多的陶俑形状不一,它们在坑中的姿式不是立姿,而是跪姿,上体伸直并和头略转向左侧,双目凝视左前方,双手在胸的右侧一上一下握着弓弩。
    这种俑在秦俑坑中显得很独特,因为是跪姿,故其高度在1.20米左右。其姿态优美,英俊潇洒,神态庄严,目光炯炯有神,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左侧挽一发髻,髻根用朱红色带束扎。足登方口翘尖齐头履。从一鞋底外露处可以看到,鞋底的针脚因为人着地后摩擦的轻重而疏密不同,其绳结痕迹清晰可见,其写实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跪射俑的塑造上,工匠们费尽心机,可谓匠心独具。把跪射俑的形体塑造得非常精美,惟妙惟肖,力求使静态的雕塑给人以动的感觉,使其身上的甲片随身体的曲转而流动,脚上的鞋子随着脚掌的着地而折曲,衣服的纹理也伴随体态的变化而曲折飘浮。上身挺直,臀部紧贴左足跟,从而使身体的体重落在右膝、右足和右足尖上。当射击时,则重心稳,用力省,便于瞄准,容易射中目标。
    秦始皇兵马俑坑中为何会有跪射俑呢?这是因为二号俑坑的东北角大斗子部份是一个弓弩兵小分队,阵心为跪射俑,阵表为立射俑,跪射俑为正在装弓的姿势,立射俑则为正在发射的姿势。古代作战时,弩机装矢缓慢,而且临敌不过三发,为了弥补此不足之处,需有一部份人在发弩时,另一部份则蹲着装弩,这样便出现立射和跪射两种姿势处在同一个方阵中。当后面的发射时,前面的跪下,这样便可以轮番射击,矢射不断,从而增强了军队的杀伤力,也不会伤亡自己的人。二号坑中的跪射、立射俑正是当时现实作战情况的真实写照。
    跪射俑,也有人称之为"跪式背弓俑","蹲跪俑","蹲姿甲俑"等。跪射俑的这种坐姿,是古代军事中的一个重要单兵动作,是一种守势的动作。因此,坐姿的单兵动作常用于兵阵中的坐阵。兵书"尉缭子"中说,阵形中有立阵、坐阵。"立阵所以行也,坐阵所以正也。"坐阵之应用,有两种情况,一是军情不稳,需要稳定军心,整顿队伍;另一种情况是等待战机,秦俑二号坑中跪射俑和立射俑组成一个方阵,应属于待机而战之。
    从跪射俑所在的位置推测,这支队伍在军阵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比一号坑的前锋还要突出,它是整个军阵中的左拒,其后面是一个较大的骑兵方阵。一旦出现敌人袭击,左拒这一支方阵由坐而立,迅速出击拦截,保卫大阵。在这些俑的附近出镞、剑等兵器,表明这些俑是执弓和佩剑的。它们挟弓带剑,立可以疾走,趋敌致胜,坐则如盘石,坚不可摧。
    看过跪射俑的人,无不为秦代卓越的雕塑艺术而惊叹,也无不为其所折服,它给人们留下栩栩如生的深刻印象。

 
 
 

常熟市赵市中心小学版权所有©2007 ZSX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