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教育科研信息期刊
  本栏搜索

时  间: 
选  项: 
关键字:

  

  最新推荐

2003年第七期

《认物体》的“活动课”教学案例


来源:赵市小学  张立萍  发表时间:2004-02-25  录入:sxf  点击:658次
 

  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主动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活动程序:
  活动一:说一说
  师(出示一口袋):小朋友,你想知道这袋子里装着什么吗?
  生:想。
  师:这里面装着各种形状的物体。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指一名生上台),闭上眼睛在袋子里摸物体,说出形状,如果说对了,小朋友就用掌声表示,好不好?
  (学生分别摸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学生的积极性很好,教师可多指一些学生上台摸球。)
  师: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在活动中“认物体”,一起来玩一玩数学。
  【设计意图: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游戏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从而产生乐学的情感。】
  活动二:摸一摸
  师:真棒!小朋友摸出物体后都能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形状。如果告诉你们物体的形状,你能从这么多的物体中摸出来吗?
  生:(齐答):能。
  师:谁愿意和老师做这个游戏?
  (指一生上台,闭上眼睛,师说形状,生摸物体。)
  师:下面请同桌两个小朋友合作,共同做这个游戏,好吗?
  生(齐答):好。
  (全班同学拿出学具,共同做“摸物”的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摸球”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众多物体中识别出这四类物体,加深对它们的认识,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活动三:滚一滚
  师:请每个小组的组长从口袋中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一个,把它们一起放在滑板顶端。其他小朋友作裁判,观察这四个物体同时往下滑,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操作)
  师:你发现了什么呢?为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针对在合作学习时有没有争抢积木,哪组学生听、说都能做到专心、响亮来评价,奖励好的学习小组。
  【学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有自己的知识水平,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旁人是无法替代的。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其内心蕴藏着无穷的创造潜力。教师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在“滚”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初步感知各类立体图形的特征。同时,适时地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行为进行评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下一阶段的活动。】
  活动四:找一找
  师:小朋友真能干,摸得这么准。那你们想一想在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呢?
  (学生汇报)
  生1:冰箱是长方体,书也是长方体。
  生2:足球是球。
  生3:我家的药盒是正方体。
  生4:铅笔上面的橡皮是圆柱。
  生5:铅笔也是圆柱。(举了一根削了的铅笔。)
  生4(反驳):不对,你那根铅笔不是圆柱,它上面是尖尖的。
  师:你能把它变成圆柱吗?
  生4:把上面尖尖的砍平。(做了一个"砍"的动作。)
  生6:电视机是长方体。
  生7(反驳):错,电视机后面是鼓鼓的,不是平平的。
  ………
  【设计意图: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课标精神的体现。教学时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寻找身边图形的活动,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活动五:搭一搭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四个伙伴随处可见,它们的用途可广了,不仅给我们带来方便,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呢!现在,请小朋友用这些物体,搭一件最喜欢的东西,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
  (学生动手搭学具)
  师:谁愿意把你们最有创意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允许学生离开座位相互欣赏)
  学生汇报:有搭火箭、电脑、大炮、滑滑梯、天安门、火车等等。
  【设计意图: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亲自去尝试、去实践、去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了对这几种形状物体的认识。】
  【评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可见,综合实践活动十分强调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本节课以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一、创设情景,激情促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玩、好动、好乐是儿童的天性。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活动一”,从创设“猜猜看袋子里有什么”这一有趣的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行为产生强大的内张力。学生很自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参与了猜测、思考、表达等数学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比较,主动探索出这四种物体之间的区别,从而加强对这四种物体的认识。
    二、合作探究,体验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为此,我设计了“活动二”、“活动三”,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滚一滚,并和同桌说一说,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与同桌交流。在这里给予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时间,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大胆地探索知识,做到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不仅每个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得到满足,而且学生在探索中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图形的特征。在整个过程中既有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又有同学的合作交流,最终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课标精神的体现。教学时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活动四”,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发现数学,将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体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特别是在末尾产生了两个学生争论不休的问题,如“削尖的铅笔是不是圆柱”,“电视机是不是长方体”等问题,把课堂推上一个高潮,学生在大胆质疑、互相争论中,不仅加深对这四类物体特征的认识,还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敢想敢说敢质疑的能力。
    四、操作实践,拓展创新
马芯兰老师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现代教学论也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在设计上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设计了“活动五”,让学生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搭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兴趣,而且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造欲望得到满足。在学生的作品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学生那极其丰富的想像和不受拘束的创造。而这,无不得益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教学开放式的组织。教师让学生离开座位参观欣赏,给学生的互相学习提供了机会;再通过对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正如《标准》所说的“数学教学就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而我们的数学实践活动更应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做到人人参与,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在探索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及“做”数学的乐趣。

关闭


Copyright ©2003—2004赵小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常熟市赵市中心小学版权所有  制作维护:杨震
电话联系:0512-52381149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