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辅导组安排于11月13日进行了百名教师走访百户家庭活动。我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对班内的4名外地生进行了家访,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同样是爱,在不同经济条件的家庭中,带来了不同的结果。
1.条件好的学生讲攀比。我走访的四名外地生中有两名学生的家庭条件不错,一户是个体户,另一户的家长都在本镇的大公司里上班,家庭收入都较高。正因为家庭条件的优越,他们就跟本地学生攀比,比吃的、比穿的、比用的、比玩的,甚至还经常将新式的玩具带到学校里来炫耀。从外表上看,一点儿看不出他们是外地生。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敷衍了事,导致语、数、英三门主科成绩都较差,甚至面临着"挂红灯"的危险。通过走访,我了解到,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与父母的一味迁就有着很大的关系。他们的父母认为,出来挣钱无非是为了能让孩子过得好点,他们觉得如果不满足子女的要求,他们的子女就会被本地学生瞧不起,在班级里抬不起头来。反正钱将来也迟早是他们的,就尽量满足他们,而对于学习,因为工作忙的缘故而没有时间过问。
2.条件差的缺自信,我走访的另两位学生的家庭条件较差。一位学生的父亲有严重的疾病,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偶尔出去打几天工,家庭的主要收入靠母亲在制衣厂打零工挣点儿钱。刚插入我班的这位学生各方面基础较差,英语的基础是零。他总是不声不响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上课专心听讲,回家作业能及时完成,但从不举手发言,遇到问题也不主动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因此学习成绩进步不太明显。另一位学生在班内也是默默无闻的,学习上有困难也不向别人请教,做事缺乏自信,畏首畏尾的,学习成绩也不尽如人意.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家长因没有文化而挣钱很不容易,就经常对学生加压力,要他们严肃对待学习,争取考出好的成绩,将来能出人头地,他们认为这是为孩子好。
两种家庭对子女的“爱”的方式不同,也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