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搜索 |
|
最新推荐 |
|
| |
|
| 2004年第一期 | 实施“生活数学”教学 —培养自主探索能力 |
| 来源:赵市小学 赵市中心小学 发表时间:2004-03-02 录入:qhl 点击:509次 | 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数学原型,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实施“生活数学”教学,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下面就这方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借助生活实践,提出实际问题,培养探索能力。
1、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实际: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兴趣,我们就从他们的生活中提取数学知识、法则、概念等,使他们感受到今天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正是来自于生活之中,从而使进入学习的一开始就感到数学的价值,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学习小数加减法一课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课前安排学生到商场超市购物,并请同学们把购物小票带到课堂,向同伴介绍购买的物品,同时提出问题,请大家一起帮助解决。
这里展示的是学生A的购物小票。
学生A提出的问题是:
(1):一支钢笔和一个笔记本共用多少钱?
(2):一支牙膏比一块香皂少多少钱?
同学们请帮助我解决这两个问题。随着学生的提问,各个小组积极活动起来,同学们首先列出了算式:
15.6+0.9 4.4-1.28
“看到这张购物票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我又问了一句。同学们思维马上又活跃起来。
学生B:我想计算一下四种物品的价钱是不是与计算机算出的钱正好相等?请大家一起来算一算。
学生C:我想帮同学A验证一下售货员阿姨找的钱对不对。随着提问、回答,黑板上出现了不同的算式,同学们各自讲出了算式的道理:
15.6+0.9+1.28+4.4 30-15.6-0.9-1.28-4.4
30-(15.6+0.9+1.28+4.4) (15.6+4.4)+0.9+1.28
……同学们尝试着、争论着,最后终于发现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课前的购物实践活动,使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了兴趣,数学法则不再是令人生畏的抽象概念,数学知识就在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中。
2、借助生活支持,培养探索能力:
由于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65-97=165-100+3”,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3,难以理解,可以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的生活实际想:妈妈带了165元钱去医药商店买了一盒97元的西洋参,准备给爷爷补身体。她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65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3元,(应加上3元),这时妈妈口袋里应该还有68元钱。所以,多减去的3应该要加上。这样教学,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
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感受数学魅力
1、体验应用数学知识的快乐:
在街头巷尾常看到一种摸球中奖的游戏:他们手中拿着一个袋,内装红、黄、白三种不同颜色的乒乓球各5个。他们说起来很轻松,只要付5角钱,就可以从袋里摸出5个球,如果摸出的5个球全是红色的,奖5元;5个球全是黄色的,奖4元……这种游戏花钱不多,诱惑力大,吸引了不少人,使不少人上了当。
学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乘法,我带着学生揭穿了他们的骗术。原来,中奖的机会是非常非常之小的:从红、黄、白三种不同颜色各5个球中,摸出第一个红色的可能性是5/15,摸出第二个红色球的可能性是4/14;同样的道理,第三个球可能性是3/13,摸出第四个球的可能性是2/12,摸出第五个球的可能性是1/11。这样,连着摸出都是五个红色球的可能性是
5/15×4/14×3/13×2/12×1/11=1/3003
中奖的机会这么小,怪不得绝大部分的人都大呼上当,同学们用自己的知识解决了一个被骗的问题,别提有多高兴了,他们发自内心地说:学习数学真有用。
2、联系生活实际,加强数学应用意识:
在低年级认识人民币后,我们开展了"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课前让学生自备各种商品,有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等,让他们自己制作价签,贴在准备的物品上,带进课堂中,把教室模拟成"小小商店",小学生推荐出"柜台经理""收银员""售货员"的人选,其余的学生做"顾客"。此外还让学生了解社会中有哪些促销手段,在"小小商店"中进行展示。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在每个柜台前各组成员都各自为政,推销"自己的"商品,有的学生还用"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的口号来招揽"顾客",学生拿出准备的纸币去争先购买,个个都显得很有经济头脑,很有经济意识。在此实践活动中,学生既加深认识了人民币,也巩固了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更可贵的是加强了综合能力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金融、商业、科技等行业的应用价值,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学完梯形的面积计算后,做到了一题医院里用梯形的数药盘来数药片,我抓住这个机会马上问了一个问题:大家以为学习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只能用于计算图形的面积,怎么连医院里使用的工具也离不开我们数学知识呢,看来数学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只要大家善于去观察分析说不定明天大家就会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搞出个小发明,同学们听了个个直点头,并充满了信心,原来把所学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运用到生活中去就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又例如在教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教师在教室里面布置了一个简易花店,标上“康乃馨3支12元,菊花4支20元,百合花5支40元,”问:老师想买7支菊花可只带了30元,你们说老师带的钱够吗?那你能帮老师想办法吗?老师又想买一束又漂亮又实惠的花,请你帮老师设计一个买花方案。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它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掌握了技能,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探索意识。
“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遐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索能力 。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在课外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