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教育科研信息期刊
  本栏搜索

时  间: 
选  项: 
关键字:

  

  最新推荐

2004年第一期

以人的发展为本,注重培养能力


来源:赵市小学  邵晓锋  发表时间:2004-03-02  录入:qhl  点击:525次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依照江泽民总书记的指示,新一轮课程改革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社会课程的核心。社会新课程标准要求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因而本次社会课程改革在课程实施方面的具体目标时,注意强调通过课程实施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具备这四种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四有”新人建设现代化社会并求得自身不断发展所不可缺少的本领。 这也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更是未来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一、在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中, 课程目标要求是:“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在社会课教学中,强调在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必须创设一种有助于探索研究的开放的情景和途径,使学生围绕某一主题主动地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要以教材中涉及的某个社会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围绕课题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调查访问,查寻资料;了解社会问题的历史和现状,探讨社会问题的成因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提出解决问题、改变现状的方案,形成研究报告。譬如,在教完《我国的环境》一课后,教师就当地破坏和浪费水资源的问题组织学生实地调查。撰写考察报告。学生可以在教师拟定的研究范围内自主地确定自己的课题。有的学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对水源污染的程度以及危害作了定量的或定性的分析;有的学生对居民生活用水、洗车行业用水和农村灌溉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作了调查,真正理解了“如果再不珍惜水,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的说法。”不仅如此,学生们还在实践中总结了许多净水和节水的办法。
  二、在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1、以旧知为基础,引导新知发现
  小学社会课的学习过程不应是书本知识的直接接受和复现,而应是以现有知识经验为基础,自主学习,主动构建,不断发现和生成新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尽力促成这种发现。
  如何引导学生的发现学习?如《联系各地的交通网》一课的教学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首先,教师提出发现的目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然后向学生提供了一张“中国铁路示意图”,要求大家仔细研究后,归纳出中国铁路交通的一些特点;接着,学生或独立观察探索,或相互研究概括,形成有创意的见解。教师适时引导到达目标的路径,并为学生提供学习策略上的支持。如搜集和利用资料,联系已有的地图和地形知识等。最后的学习成果汇报令人惊喜。学生多途径解决问题,梳理出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多数学生都能在交通图上找出南北向和东西向的铁路干线;不少学生经过比较,发现北京周围的铁路线呈放射状;沿海、中部和西部地区铁路线由密集到较稠密再到稀疏的分布特点;也有更细心的学生发现了我国铁路线命名的规律;少数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分析了我国铁路的分布特点与地形条件、人口分布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已有的地形、地图等知识出发,通过组织学生的假设、比较、推理、验证等学习活动,让他们经历了新知识的发现过程,自主地发现了我国铁路交通这一社会现象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使本课学习成果十分丰厚。
  2、积极引导、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新知
  “社会课堂即是小社会,社会才是大课堂”。因此,为切实提高社会课教学效益,教师应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安排一定的时间,积极引导、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学习新知,在实践中形成能力。如在学习《工厂》一课后,教师组织学生至赛蒂公司观看制鞋的几十道工序。学生在参观过程中了解了做一双鞋所需的工序,目睹了工人叔叔阿姨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感受了劳动者的艰苦与快乐,明白了赛蒂公司为我镇经济建设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这样做,突破了书本的局限,使教学活动具有开放性,既促进了学生智能并举,又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建设家乡的热情。
  三、在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中, 课程目标要求是:“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在社会教学中要开展研究性学习, 促进学习方式转变, 让学生更多地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社会教学中有以下几种实施方式:1、比较异同。即向学生提供内容上互相关联的一组学习材料,让学生对其相同点、不同点进行探究,展开研究性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研究性学习,思维活跃,在研讨、探究、辩驳中闪烁出许多可贵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2、焦点争论。即由教师提出焦点问题,或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有研究、讨论价值的焦点问题,在小组中展开讨论探究,进行研究性学习。3、质疑问难。即在学习中从学生的疑难问题起步,放手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大家讨论解决。4、“专家”研讨。即让学生就某方面问题大量查阅资料、充分准备,撰写研究报告,在“专家研讨会”上,进入专家角色,展开研究学习。5、社会调查。即采用“社会调查”的实践方式,让学生发现问题,就问题展开社会调查,进行研讨。
  四、在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可以被理解为个体与个体间或个体与群体间为达到某种共同目的,能够有效交换观念、思想、知识、兴趣、情绪等信息,在行动上积极有效地相互配合,以共同完成某种任务或行为的一种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模式受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论的影响较深,课堂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注重双基落实,强化程式训练,形成了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这样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社会教学中采取小组学习法能把学生由传统班级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同时培养学生能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对别人的意见作出评价,并且能通过集思广益形成自己的观点。使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的方法,同时可以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尝试性学习机会,使他们的个性在尝试中得到发展,为学生提供相互合作的机会,让他们学会与人合作,学习在竞争中求发展,把独立学习,小组学习,班集体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使学生在生动活泼地学习中主动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成为21世纪的创新人才。
  课程标准体现的先进的教学理念随处可见。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只要静下心来,细细琢磨,付诸实践,就一定能够开创教学改革的新天地。

关闭


Copyright ©2003—2004赵小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常熟市赵市中心小学版权所有  制作维护:杨震
电话联系:0512-52381149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