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搜索 |
|
最新推荐 |
|
| |
|
| 2004年第一期 | 《杠杆》教学案例 |
| 来源:赵市小学 杨文艳 发表时间:2004-03-02 录入:qhl 点击:605次 | 目的要求:
1、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作出猜想,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原理,并能运用杠杆原理认识一些变形杠杆工具。
2、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人只有了解了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课前准备:
1、木块、钉子、羊角锤、杠杆尺、钩码、老虎钳。
2、长杠杆、支撑物、石块、示范用学生配置一套、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比比谁的力气大。
(请一位矮小的女同学和一位高大的男同学,利用长杠杆进行比赛)。
2、谈话:好,我们先来预测一下比赛结果。你们猜一下谁会赢?
3、学生预测。
4、比赛,教师故意把支点往男生一边移,使女生获胜。还可让更多男生参与。
5、谈话:一个如此瘦小的女生竟能胜过几个男生,大家是不是觉得很不可思议?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研究并揭开它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构造。
(1)谈话:同学们,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事情是这样的:老师想要利用一些废弃的木块来做成一个木箱。但是这些木块上都有钉子,必须要拔下来。老师一个人做的话 需要很久。所以想请同学们帮帮忙,帮助老师一起把这些钉子拔掉。你们可以利用桌子上的任何一样东西来拔掉钉子。下面请你们试试看。
(2)学生实验。
(3)提问:你们拔掉了吗?你是怎样做到的呢?
(4)学生讨论汇报。
(5)提问:为什么利用起钉锤就能很容易的把钉子拔出来?
(6)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起钉锤拔钉子的过程。(课件演示:起钉锤的工作过程。)注意观察锤柄怎样运动?锤钳带动钉子又是怎样运动的?
(7)学生讨论汇报。
(8)讲解:原来起钉锤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杠杆(板书课题)。最简单的杠杆就是一根撬棒。就像刚才比赛中的那根棒就是最简单的杠杆。(课件演示)杠杆总是围绕着支点转动。我们在锤柄上用的力也就是驱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做动力,动力作用于杠杆的那一点叫做动力点,铁钉阻碍着起钉锤转动的力叫做阻力,阻力作用于杠杆的那一点叫做阻力点。(板书:支点、动力、动力点、阻力、阻力点)
2、指导学生认识杠杆原理。
(1)讲解:好,现在我们回到课前的那个游戏。大家来找一找,在刚才的游戏中,哪个是支点?哪个是阻力点?哪个是动力点?
(2)学生讨论汇报。
(3)在刚才的比赛中,为什么一个瘦小的女生会赢过那么多男生?你有没有发现什么秘密?关键在哪里?
(4)谈话:对了,有些同学观察的很仔细。发现在刚才比赛的时候,老师总是把支点往男生那边移,这样一来,使得女生很轻松就能获胜,由此说明了支点的变化在这场比赛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5)讨论:在什么情况下省力?什么情况下费力?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
(6)讲解:这仅仅是你们的猜想,我们还要来验证一下,可以怎么做?(通过实验证明)让我们利用以前学过的《平衡架》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7)思考:如果在支点的左边第一级处挂4个钩码,要使平衡尺保持平衡,你想右边应该怎么挂钩码?有几种方法?
(8)学生分组实验。
(9)谈话: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假若将左边的钩码看作是阻力,,当保持平衡时,动力是什么?此时你能指出这时平衡架上的支点、动力、阻力点?(课件展示)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费力?什么情况下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10)讲解:这个实验证明了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但是,仅仅一次还不够,我们需要多次实验来证明,那才是真正的科学结论。出示研究记录表:
(11)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表格。
(12)讨论并汇报:从以上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3)师生小结:
当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就省力;
当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就费力;
当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这就是杠杆原理。(板书)
三、巩固应用:
1、 谈话:在教室的门口有一块大石头,放在这很碍事,现在谁能想个办法把它弄到旁边去?
2、为什么大人比小孩重,却会在跷跷板的上面?
四、布置作业:
观察并收集各种各样的工具,想一想它们是否运用了杠杆原理,在下一节课上带到教室研究。 |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