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搜索 |
|
最新推荐 |
|
| |
|
| 2004年第一期 | “心育”自主活动环境的创设 |
| 来源:赵市小学 张咏艳 发表时间:2004-03-02 录入:qhl 点击:520次 |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
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好斗。
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学会忧心忡忡。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周围的人们。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学生的生活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而学校中班级环境的健康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身心健康。对此,笔者特别注意根据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致力于心理环境的创设,在班级中开展自主活动,并着重进行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营造班级氛围,达到有德的氛围、智的启迪、美的情趣,增强班级凝聚力。
环境育人的理论告诉我们:整齐、清洁、优美和谐的教室环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调节学生因学习繁忙而带来的紧张性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对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人人爱卫生”、“五三是我家”等口号的召引下,我班始终保证桌凳横竖一条线,黑板、地面整洁无灰尘杂物,做到窗明几净。
班风作为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班级集体的凝聚力、教室环境的美化上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为了体现新时代中我们小学生应有的精神面貌,为了融洽同学关系,经过与班级同学商量,我们的大班风定为“我爱我们的三班”,小班风定为“‘五小’在我心中”,一前一后张贴于教室黑板上方,目的是让三班的每一位同学抬头便能见到这两句话,并强化他们对班级与自身地认识。在教室的两侧有这样一副对联:“走出三班一步,身肩三班荣辱”,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对班级的归属感。
在班级布置中,我班还设置了“学习园地”、“雏鹰争章”、“读书角”、“建议栏”、“心理博士信箱”等。“学习园地”中,经常有我们同学自主更换的优秀美术、书法、习作等作品;“雏鹰争章”主要利用晨会由学生自主评选两周来涌现的学习星、守纪星、文明星、劳动星等;“读书角”里陈列着各种书籍:有班级定的、学校发的、学生自己带来的。每天中午都有同学在选阅,在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建议栏”主要是针对平时被同学老师忽略的问题,由我们的同学自主大胆地发表议论观点,再由老师班委定期查看解决有关建议的事项。我班还利用黑板报和诸如“心理交流之窗”、“心桥”这样的手抄报专栏,对学生进行理想立志教育。学生们有了理想的“明灯”,学习、生活也就有了动力。
二、加强师德修养、开启学生心窗,多角度、多层面开展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心灵施暴”一词是近几年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比起“体罚”一词来人们对它可能会陌生得多,不过人们对“心灵施暴”的现象却并不陌生。
在校园里,我们会听到某位老师对某个学生说:
“你怎么又打人了,我看你是改不掉这些坏毛病了,跟小流氓没什么两样。”
“以后上课时手不准乱动,再乱动就把你的手指剁掉。”
“这次考试又是你拖了我们班的后腿,真丢人。”……
以上均属“心灵施暴”现象。从表面上看老师并未对学生进行诸如罚站、扯耳朵等肉体处罚,看不到外面的伤痕。可实际上它对孩子成长所造成的危害,与一顿野蛮的殴打性质是一样的。心灵施暴伤在孩子心灵的深处。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家爱基兰德说:“心灵施暴可以将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完全毁灭。”一个孩子没了自尊心,那他怎么会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栋梁?
从教师产生“心灵施暴”现象来看,老师本身的“心理障碍”是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有些老师或由于学校领导没有正确评价他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或由于家庭、婚姻、子女问题,或由于其他等等问题而使自己情绪失调,于是便很容易将这一情绪转移到学生身上,对学生或冷漠、或恐吓、或贬低,而缺少热情、引导和鼓励。
我想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是不会因为个人有情绪而去伤害孩子的心灵的,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健康的软环境。 为此,我要求自己自觉做到“四不”、“三要”:不说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不做伤害学生自尊心的事;不流露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表情;不疏远有心理困惑和行为问题的学生,积极创设爱生的心理氛围。要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绪和心理障碍;要加强个人修养和职业道德心;要多充电来提升自己的心理承受水平。
其次,我比较注意在课堂教学上的激趣、设疑、启迪、授法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尽力实施愉快教学,创设和谐合作的课堂心理氛围,鼓励学生成功,消除学生学习中过分紧张心理,促进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健全发展;并适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消除学生心理压力;增强对后进生的情感投资,从行动上接近和关心爱护后进生,发现闪光点,保护积极性,多予表扬鼓励,并改革成绩评定办法,不轻易给学生打“不及格”,允许对后进生作“二次评价”,从增强他们良好的非智力心理素质入手去提高他们的智力心理素质。
另外,我从学期一开始,就结合学校德育课题“班级活动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一方面结合学校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自己设计的校本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利用课余自学到的心理健康知识,通过每周周会课的部分时间采取情境导入、讨论辨析、传授训练等方法,系统传授初步的心理卫生知识,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对全体学生进行正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另一方面我利用日记与学生进行笔头交谈。日记较真实地记录了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身兼班主任和语文老师的我,利用这块园地,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我们班杨玉兰同学,成绩优秀,性格偏内向,同学反映她最大的缺点是为人自私。在一次队会活动中,她被选为小品中饰演一个妈妈。到了活动临近开始之际,她突然不愿意表演了。大家好说歹说也不管用,最后只好换人。在之后的日记中,她这样写道:“老师,这次活动我知道自己不好。可我是一个外地生,来学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学习的,所以我不想因为活动影响学习。”“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应该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单单局限于学习好,这对你的将来是很不利的。你应该学会多方面的发展,好好想想老师的话,老师不希望看到一个书呆子式的你。”这是我对此事的评语,她后来也想通了,现在已经能够主动要求为班级出每期的黑板报了。
再一方面,部分同学自尊心较强,有些事情他们不愿也不敢在日记中吐露,我及时针对小学高年级同学对网络的热衷和熟练,通过QQ同孩子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因为在QQ中,大家用的是网名,我并不知道他们的具体名字,所以学生都会毫无保留地把真实想法告诉我。通过QQ,我便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
三、“队会”活动中学生心理的交互、自主辅导
少先队活动是施展学生才能、体现班级精神风貌的主战地。为此我把大半的心理辅导的中心放在了队会上。主要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体活动和五爱、五小教育活动,活跃班级文化,优化班级文化生活,使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进行“心理烦恼问卷”是我们队会活动常用的一种辅助活动方式。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的心理问卷调查,可以使我了解到很多来自学生中最真实的心理动态情况。这种方法实施起来比较简单,只需事先选择部分题目,再打印出来就可以操作了。
教育强调的是因材施教,跟学生的心理交流沟通,也要因人疏导。首先我通过培训一批优秀的学生干部,让他们自主的运用掌握的一些简单的心理疏导方法,随时接待一些遇到简单困惑的同学,并对他人咨询的内容绝对地保密。而我则主要负责分批轮流接待来咨询的个别特殊的学生。这些同学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自身的各方面也得到了不同程度地提高。许多来咨询倾诉的同学,往往在旁人的稍加点拨下心境豁然开朗,正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根据以上心理咨询、调查了解到的学生心理问题,我就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心理自主队会”。为何称为“心理自主队会”呢?这主要是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班队活动。而且整个活动的开展过程都由学生一手策划、集体排练、自主活动、自我教育辅导完成心理疏导和心理卫生知识传授,又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而我这个辅导员只是进行从旁点拨。
就拿前不久举行的“五小在我心中”队会来说吧。班级同学根据自己平时的学习生活习惯以及班级中自发形成的小团体,以分成“小帮手——蜜蜂队、小标兵——白鸽队、小伙伴——蚂蚁队、小卫士——海鸥队、小主人——雄鹰队”五个队的成功创意取得了老师的一致好评。
从调查中我还发现,不少学生心理困惑乃至心理障碍均与家教方法不当或家庭环境不良有关。为此,我曾专门举行了学生与家长“谈谈心里话”为主题的队会。这次活动为我们的学生创设了向家长展开心扉的环境。我们学生通过自主创设的“我的心里话”、“这样的孩子”、“我需要什么?”等几个版块的活动,让我们的家长们在心灵震撼的同时内心产生一种与孩子沟通的需要。这之后又定期举行的家长与学生联谊的队会活动上,同学又乘机把收集到的小学生心理卫生知识向家长们普及介绍。我也根据学生心理咨询、调查的典型案例在班级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分析特点,指导心理疏导方法。
通过兴办几次有家长参加的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班队活动,促进了家长与学生的心理沟通;促进了家长提高家庭心理辅导水平。
同时我还在进行“意志品格教育”、“遵纪守法教育”、“文明礼貌教育”等德育队会活动中结合进行心理素质教育与培养,进一步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全体性”,培养全体学生健康积极的道德心理。
未来的社会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不但机遇与挑战并存,而且往往成功与挫折并在。因此,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未来社会更加需要人们学会理解、学会共存、学会合作,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人文素养,这一切都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素质。老师们,创设一个使学生终身受益的环境,让我们的学生带着成功的自信健康地走向每个灿烂的明天吧!
|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