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搜索 |
|
最新推荐 |
|
| |
|
| 2004年第一期 | 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切实提高心育实效 |
| 来源:赵市小学 徐伟良、杨丽红 发表时间:2004-03-02 录入:qhl 点击:472次 |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科学性和实效性是两大支柱。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主动参与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是现代教育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性原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性原则指的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所有的工作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同时,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把教师的科学教育和学生的积极主动真正有机结合起来。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发展和预防,其次才是矫治。"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最好阐述。在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面对全体学生,通过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更好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自我,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而成长和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自觉和主动的过程,如果学生没有主动意识和精神,处于被动的地位,那么心理健康教育就会成为强制行为,变得毫无意义。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助人自助"原则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很注重强调学生的内心体验,而不是简单地说教。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助人与自助的活动,"助人"是手段,让学生"自助"才是目的。因此,要达到自助的目的,只有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直接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自助"的目的方能达到。
再次,学生的心理特征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贯彻主体性原则。小学高年级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独立性迅速发展的时期,贯彻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原则,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还使学生追求独立的需要得到满足。
应该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
一切教育不能为学生主体接受,没有学生主体真正参与到教育、教学中,那么这种教育不会触及学生的心灵,自然也就不会在个体的心中生根、开花、结果,这种教育也就会失去了生命活力。其他学科的教育如此,健康教育更是如此。他助、互助的最终目的是达到自助。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中如若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紧闭心灵的大门而不愿接受老师的指导,那么老师的教育作用、教育效果只能等于零,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成了一件名副其实的"装饰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心理感化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必须调动情感的力量,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并与学生之间架起心灵的桥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促使学生通过积极的自我意识对自身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自省、自控、自为的活动,使学生成为自己心理发展的主体。学生心理真正的发展应该是自主的发展、内在的发展。
二、在学科教学中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课堂教学活动是进行学生自主活动心理辅导的主阵地,各学科的教学活动应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通过学生的学科学习活动对他们进行发展性心理的辅导,重视学生主体的存在。学生主体的发展,学生自尊、自强等自我意识的完善的过程是学生活动的结果。
发展性心理是指学生个体从出生到成年之间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过程中的一种心理意识。学生自主活动的心理辅导的研究就是使学生在活动中激活积极的心理变化过程中的一种心理意识,如:情感、环境等外部条件的作用、刺激,来激活学生的心理意识,使学生个体的发展始终处在一个积极的心理变化中。
建构一系列学生自主活动的心理辅导方案,让学生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完成他们社会化的历程。
就拿语文教学来说吧,它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它以语言为媒介,通过情感传递,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质、完善人格。在应试教育中,我们往往比较注重感知力、理解力、记忆力、思考力、判断力等智力因素,而兴趣、习惯、性格、意志、审美观等人文因素,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这些因素在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铸造他们健全人格、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方面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文明最精细地表现在情感的文明里,学校里学习的许多东西,会随时间流逝而被遗忘,但是人的情感所接触过的文化财富,会在我们的心灵里留下痕迹。"现代教学论同样认为,情感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情感诱因,能唤起学生的内心感悟,启迪学生的灵性,有效促进学生兴趣、习惯、审美观、个性心理品质,向健康、和谐的高层次方向发展。
通过语文教育进行人文精神培养,不能依靠生硬的外部灌输,也不能光凭机械的大运动量的训练,而要充分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并推动情感的有效迁移。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学生处于情感投入的状态中,往往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而情感冷漠时,则思路狭窄、思维闭塞。不可否认,任何低调心态和消极情绪都会降低学生的智力水平。教育心理学表明:教师发挥所教学科的情感优势,调动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浓厚兴趣和探索欲望,使学生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获得健康高尚的审美体验,教学将会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兴趣、习惯、性格、审美观、心理品质等也在不知不觉中受着引导和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因素,可以补偿人在智力上的某些不足,充分发挥其智力方面的优势。
语文课本中,文学成分很多,可以说,每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倾注了作者丰富、饱满的激情,正如胡适先生所说:"情感者,文学之灵魂,文学而无灵魂,如人之无魂,木偶而已。"文质兼美的作品所渗透出的强烈的情感因子特别宜于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为通过情感教育达到兴趣、习惯、性格、审美观、心理品质等人文因素的养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文章写得有情,如果再加上教师教得动情,那么学生就会学得入情。我们知道,情感不是贴在作品表面的标签,它是蕴藏在作品之中的。教师要深入教材,以饱满的情感对文字信息进行再加工、再创造,渲染出情意盎然的氛围。只有教师先投入情感,才能吸引学生步入佳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他们凝思静想,心驰神往,甚至潸然泪下。在情感的带动下,学生灵性被激发出来,提高了阅读兴趣、审美能力,净化了心灵。
三、活动中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性的积极尝试与探索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针对学生需要,开展了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去。雄鹰的翅膀是飞出来的,以活动放飞,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以提升他们人生的品味,情趣的追求。
(一)开展实践性活动
例如在我校高年级开展的"小鬼当家"活动中,让小鬼们自主策划、自主营销,品尝成功的喜悦;中年级开展的"跳皮筋,唱童谣,做阳光少年"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体验到生活情趣,产生强大的冲击波,使学生的精神受到洗礼。此外,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封闭的校园,投入到社会的怀抱。如为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领着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实地参观调查家乡化工厂对环境的污染,收集造成全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等环境破坏的罪魁杀手的资料,让学生在触目惊心的事实面前增强责任意识,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接着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如组织学生上街环卫大扫除,看着孩子们一个个使劲挥动扫帚,卖力用刷子刷标语,无庸质疑,潜移默化中孩子们的服务意识也随之增强了。
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对学生人格进行陶冶,潜移默化中为学生树立了世界观、人生观。哪怕今后当他们看到卖青蛙的小贩,"仁慈"地买下青蛙,放回到大自然;看到马路上的垃圾自觉地捡起来,这都可归公于环保资源充分开发,所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二)开展展示性活动
人人参与,人人发展,这是我校举办"我来露一手"活动的宗旨。学校还成立了各兴趣组,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情感,培养乐学情趣。我校除了有传统的"为敬老院送温暖"爱心队,近年来,书画班、科技班、电脑班、舞蹈班等已吸引了一批爱心学生参加,且成绩突出。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自主参与,不但展示了自己的特长,而且愉悦了身心,拓展了兴趣。
(三)开展自主性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出,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和成功者。"大教育家掷地有声的话犹如大海中的明灯给我校指引了前进的道路。各班转变管理模式,创造学生的锻炼机会,增设竞选值日班长,竞选班干部活动。每学期组织学生主动捐献零用钱给学校的爱心基金会,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活动中,学生拥有了一颗敏锐、挚爱的心,拥有了一个自尊、自信的心态,在满足中进入了良性运转的发展轨迹。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学校组织全班师生共同参与,在教师组织下,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生动、活泼、交互、联动的活动,师生平等融合,重在心灵的沟通和心理感悟。它名说为"课",但已突破了"课"的界限,室内室外,校内校外,都可进行,与班会、队会、晨会、思想品德课等有机结合。它通过游戏、唱歌、沉思、遐想、讨论、辨析、观察、演讲、表演、小品等方式方法活动化地开展了专题心理辅导。
叶圣陶先生说:"把教师的要求转变成学生的需要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让我们努力寻找"人文性"与"心理教育"的有机结合点,寻找教育的真谛,在教育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