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教育科研信息期刊
  本栏搜索

时  间: 
选  项: 
关键字:

  

  最新推荐

2004年第一期

以活动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


来源:赵市小学  张晏  发表时间:2004-03-03  录入:sxf  点击:910次
 

  新近颁发的小学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指出:"对小学生应多采用丰富多采的活动方式教学,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这一要求进一步从课程理念的高度,肯定了"活动式"教学是思想品德课之必需。"活动方式教学"是指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操作为特征,以活动促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
  活动是教育的载体,是连接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的纽带和桥梁。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没有活动就没有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思品课教学必须设计丰富多采的活动,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发展道德能力。依据小学生的活动、学习、生活特点。我在思品课教学中作了大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课前活动,铺垫学生的道德认识。
  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活动,调动激活已有的知识,回忆、反刍已有的生活经验或者让学生掌握与自己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或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如《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一课的教学,课前可布置学生查阅、搜集有关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资料,如"电脑网络、无绳电话、大棚蔬菜、无籽西瓜"等。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道德需要,为明白道理,内化观点做好铺垫。
  又如教《爱护弱小》一课时,课前活动是作三个层次的情况调查:1、对于你们五年级的学生而言,哪些是弱小的同学呢?2、这些同学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呢?你们该怎样等待这些同学的困难呢?3、你帮助过这些同学吗?当你帮助这些同学解决了某一实际困难时,心情如何呢?通过循序渐进的生活经验调查,不仅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了"弱小同学"的概念,而且初步懂得了"为什么要关心爱护弱小"的道理。
  设置"课前活动",不仅推动"学",也有利于"教"。"课前活动"是反馈学情的一个窗口,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起点,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二、课中活动,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课程标准》指出:"要增强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讲演、辩论、表演以及观看影视录象等的活动成分。"课中增加活动成分,目的在于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以主人翁身份参与到课堂生活中来,让学习过程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时空中真正动起来。
  1、运算写作活动
  "他山之石,可以工玉"。将数学、语文学科中的基本训练项目,恰当地移入思品课教学中,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学《保护有益动物》,切入"算一算"活动: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天最少能捕野鼠一千只,一只野鼠一个夏天能糟蹋一千克粮食,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天最少可以从野鼠口里夺回多少克粮食?通过"算一算"求出的数据,往往给学生以警醒,从而强化明理的力度。
  2、自我展示活动
  自我展示活动即在课中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时空,让他们凸显其个性,展示其才能。如《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的课中,推出"我来露一手"活动,将课堂作为平台,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特长、"绝活"、"绝招",包括即兴书法、绘画、写诗、歌舞、弹唱、表演等等。
  3、游戏娱乐活动
  游戏娱乐活动即在搭积木、猜谜语、唱歌、跳舞等游戏娱乐活动中学习,如教学《学好各门功课》一课中切入游戏娱乐活动,让学生先用小方块和圆柱形积木搭高楼,再观察不断抽出圆柱积木后发生的现象。通过游戏活动,学生就会联想到盖高楼的基础一定要牢固,学习也一样,不能偏科,要前面打好基础。
  4、讲演辩论活动
  讲演辩论活动是让学生充当讲演者,围绕讲演的题目,阐明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倾述自己的道德理想,或在课堂上辩论(或讨论),让学生担任主角,围绕设定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教学《自立自强,积极进取》一课,可切入演讲活动--以"自强不息的人"为题,让学生分小组开展一分钟讲演,然后选出代表在全班讲演。
  5、动手操作活动
  思想品德课为了解放学生的双手,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让他们亲自动手试一试,做一做,通过制作活动,提高学生对道德形象的感受能力,培养和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如在教《相信科学不迷信》一课时,老师以实验导入,把手伸进一锅滚滚的油中,再让学生试一试,然后说出其中的道理,揭示课题。老师又让每个同学做"用刀蘸液体划纸"的实验,通过实验揭穿所谓"斩妖见血"的秘密,从而让学生相信科学,崇尚科学。
  6、观看影视录象活动
  观看影视录象活动能把学生带入文本教材所不能提供的新天地,例如教学《维护祖国的尊严》,让学生观看国旗护卫队战士升国旗的录象,从整体入手,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从战士们的表现中激发对国旗的热爱、对战士的敬慕,为下文打下基础。
  设置课中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体验、感悟、获得道德认识、情感、行为的发展。
  三、课后活动,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
  《课程标准》在界说"知行统一"原则时,特别增写了一句,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家庭、社区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按照知行统一的要求,将课内教育延伸到课外、家庭、社会,以达到以活动促巩固,以活动促发展,规范学生道德行为的目的。
  1、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的实践活动
  如教完《维护祖国的尊严》一课后,在教育学生懂得尊敬国家标志的意义的基础上,特别强调了学生在课外要自觉尊敬国家标志的行为要求。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只要听到《义勇军进行曲》,看到五星红旗升起时,都要面向国旗,庄严肃穆并行注目礼或队礼,课后加强督导评价。(结合周一集体升旗仪式),每周评 一次,看谁做得好,对于做得好的同学在班上或在全校提出表扬。这样一来,同学们都能按要求自觉做到,勿需督导,时间一长均养成了一种习惯。
  2、由课内延伸到家庭的实践活动
  如《要有家庭责任感》安排的课后活动是;请你与父母商量好,利用双休日时间,由你亲自操办一次"今日我当家"的家务劳动。体验父母工作的辛劳,从而培养家庭责任感。又如《从小关心国家大事》的课后活动是注意回家收看一星期中的电视新闻节目,并记下几条重要新闻,然后利用晨周会开个"新闻发布会",看谁收集的新闻多。
  3、由课内延伸到社区的实践活动
  如学习了《尊敬老人》一课后,可组织学生到敬老院为老人扫地、洗衣服、唱歌、跳舞、讲故事等,给老人送温暖、送欢乐。学习了《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后,在社区设置服务岗位,组织学生清扫街道、马路、擦洗交通护栏,到文化广场、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参加劳动,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理解劳动的意义,感受劳动的价值。
  现代德育发展理论认为,个体思想道德水平的发展,是其在与周围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中,通过主体的各种活动实现的。主体自身的活动是主体发展的决定因素。要加强思品课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实效性,如果大力采用"活动式"教学,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和谐发展之中。

关闭


Copyright ©2003—2004赵小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常熟市赵市中心小学版权所有  制作维护:杨震
电话联系:0512-52381149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