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教育科研信息期刊
  本栏搜索

时  间: 
选  项: 
关键字:

  

  最新推荐

2004年第二期

建设新课程的课堂教学


来源:赵市小学    发表时间:2004-03-26  录入:sxf  点击:1107次
 

  一、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
  课堂教学是课堂时空中以教材为主要内容,在教师组织指导下由学生完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活动。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为此,我们在建设新课堂时一方面要关注课堂的主体—学生:
  1、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学生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
  2、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时空;
  3、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4、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意义的问题与情境;
  5、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强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多维有效的互动;
  6、关注学生个体特征,实施个别化的差异教学。
  另一方面要体现它的发展:
  1、课堂教学的多元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整合地、同步地、和谐地发展。
  2、课堂教学的建构性 根据学生的经验及需要在活动中主动建构。
  3、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在“预设”的框架中留出一定的时空,根据教学的实际及需要进行动态生成,使课堂成为一个活的、流动的、充满人情的生成过程。
  二、强化教学活动设计的研究及实施
  1、教学目标的确定。每一个教学活动(一堂课),要根据课程标准总体及学段目标的要求,并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经验及发展水平的实际,来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任务)。在制定目标时要注意:
  (1)目标耍全面。即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方面的目标内在的统一。在考虑知识目标时要考虑知识获取及应用的能力目标,同时应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以及教学展开过程中“生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目标要有弹性(有层次)。即确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意识,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一种是使所有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真正地有所发展、有所成功的目标—基础性目标;另一种是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的目标—选择性目标。
  2、教学内容的加工。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最重要的“材料或资源”,要“用好教材”,达到学生发展的目标。但是教材由于内容的理性化(简约、单调、划一),以及教材内容是按照知识内在逻辑体例展开(不是学习的认知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对于教材内容,一定要予以加工及组织,使之生动与个性化,在呈现方式上使学习者有效自主构建。为此对教材内容的加工要:
  (1)生活化:要与学生的生活(儿童的生活、完整的生活、进步的生活)相融通。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的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要的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的过程、人和历史的沟通。把教学内容赋予生活、经验、需要的情境,呈现出鲜活的状态,使之与人的生命、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激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和提升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与能力,让教学内容焕发生命的活力。
  (2)结构化:按照人对知识的建构规律—认知结构加工及呈现内容。
  即教学内容必须按照知识内在联系,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并以结构为单元,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逐步展开。
  教学内容必须与它所内涵知识的上位—策略、方法、思想等组成结构链。通过知识为载体的范例学习,获取它的上位—策略、方法、思想等(能力)的发展。
  教学内容必须要呈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知识的过程(结构),做到过程与结论的辩证统一。
  (3)综合化:对教学内容实施二类综合:一类是按“结构”与“能力”的需要,对学科内容的知识进行横向、有机的整合。实现“内容知识”向“方法知识”的转移。一类是按“经验”与“生活”的需要,对科际知识进行渗透、联系、配合。实现“科学知识”向“生活知识”的拓展。
  3.教学时空的设置。为学生自主学习给予时间与空间的保障。
  (1)安排好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听的时间、观察的时间、思考的时间、动口的时间、动手的时间、甚至尝试错误的时间;想象的空间、体验的空间、互动的空间、表现的空间。原则上至少有三分之一时间,最好是达到三分之二的时间。但这个安排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的主动性一步步地发展和形成。
  (2)营造一个平等、尊重、民主、合作、积极的课堂氛围,来支撑及推动自主学习的展开,让学生感觉课堂的心理时空是那样的广阔和丰富,可以让他们感到思考的乐趣和想象的神奇,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丰富的人生体验,使他们满怀无穷的探究的欲望。
  4.教学方式的建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的改革重点,即: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三维度为基本特征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使教学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建构“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参照的学习(教学)方式时,一定要同具体学科特点相结合(如语文重在朗读、欣赏、体悟等;数学重在分析、推理、运算等;思品重在价值辨析、情感体验、行动强化等;科学重在实验操作、科学探索过程、科学方法等)。并且要符合学生实际(如学生年龄、能力、心理发展水平)。
  5.教学评价的展开。教学设计在教学评价上应体现发展性、过程性、多元性、主体性的统一。
  “发展性”是确立“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观念,即一切评价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过程性”即在评价中要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求知过程、探究过程、情感变化的过程。进行总结性与形成性相结合的评价。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过程,及时了解在发展中的问题和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这样就会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得到不断发展。
  “多元性”主要是指评价方法和手段多元化。除了采用多种考试方法,还可采用“档案袋评价法”、研讨法、游戏化竞赛、自由创作、答辩等,改变单一的量化评价,采用量化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
  “主体性”是指评价中应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评价。学生可以自评)也可以互评,可以个人评,也可以集体评,总之,把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结合起来。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要实现三个有利于:能有利于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被学生认同及喜欢;能有利于教师获得成功体验井逐步成长。
  三、以课堂教学案例为中心,强化校本教研
  教学设计仅是理性设想,它是否完善?是否切合实际?一定要在教学实践中予以检验。况且理性的思考也必须在不断实践中才能逐步转化力行为、为此我们把教学设计通过“上课”付之于实践,以此为案例进行校本教研,来探讨、研究、解决教学问题。通过总结,校正,再实践,再研究,使课堂教学达到理想的境界。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三位一体”的基本结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自我反思”是指教师个人以自己的教学设计及与此对应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对象,对其中的理性思考及教学行为、教学现象和教学问题进行审视、分析、探讨、研究。例如:1.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是否达成?2.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之间有何不同?怎样处理?是否得当?3.哪些地方获得成功?还有哪些问题?为什么?这些问题如何来纠正?等等。反思是一种梳理,是对自己的认识与行为的系统化总结,可以使教师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思考和行为中的当与不当,从而进一步理清自身课堂行为变革的方向。
  “同伴互助”是指同校(同教研组)教师之间针对教学设计及实践(上课)中的问题及经验进行相互切磋、合作研讨、彼此支持、共同分享、共同成长。其基本形式有交流、合作、指导等。主要采用案例分析会(沙龙),引发对案例的对话,促成不同观点的碰撞,开拓思维,互补融合,集思广益。通过研讨,使教学案例的成功经验及存在问题得以清晰和理性。
  “专业引领”是指专业研究人员参与校本教研,在其中发挥“引领作用”,使研究不断发展。在教学案例研究中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专业引领”:
  1、参与课堂教学的设计(主要是历年在时间中的体现);
  2、对“同伴引助”引发案例对话的不同意见进行理性的梳理与概括;
  3、帮助执教教师进行反思—诊断问题和肯定经验,并提出改进意见,订出新一轮的教学设计;
  4、对成功的教学案例的设计—实践—反思—研讨—再设计,作为推动新课程、建设新课堂的基本措施,并按照学科要求、内容特征、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设计—实践—研讨出典型的教学案例,成熟一个,推出一个。

关闭


Copyright ©2003—2004赵小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常熟市赵市中心小学版权所有  制作维护:杨震
电话联系:0512-52381149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