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之约”
——教育沙龙活动剪影
负责:杨文艳 朱士泽
参加:30周岁及以下教师
地点:三楼美术教室
时间:2010年11月4日
卷首语:
心灵之约
朱士泽
大家好:
本期的青年教师教育沙龙的主题是:“心灵之约——《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读后感交流。我们从书的封面上就可以看到它是一本献给教师的心灵之书,它启发着我们教师的生活和教学智慧。《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深深地打动了世界上6600多万名读者。
教师的生活说到底是和学生为伴的生活,在我们的生活里到处可以看到、感悟到学生的身影,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总会浮现在我们的眼前,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可能忘记某个曾经念叨成千上万次的学生名字,但我们每年都会重新拿起学校给我们的又一新的名册,就这样我们又开始了新的一年的工作。教师的教学智慧是以课堂为基石的再创造的过程,也许我们的每堂课很平凡,没有公开课来的巧艳,然而,我们用自己的智慧耕耘学生的心灵,为他们串起知识的项链,让他们的人生在激情与澎湃中荡漾。《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奉献给我们的300多个故事让我们体会到教师的爱是博大深沉,充满激情,它给了我们我们在惶惑、痛苦和失落之际的力量,在面临挑战、遭受挫折和感到无望之时的慰藉。我们有理由也更有信心地去追求梦想与憧憬。
书本中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情节打动着我们,让我们对教师的工作有更多思考,对自己的职业岗位有更进一步的理解,老师们的读后感字里行间流淌着真实、真情,就让我们在交流中再次聆听书中的故事和我们自己的故事。
青年教师读后感:
读《四分钱的午餐》有感
徐国华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是一个多么伟大而神圣的职业,站在这样一个点上,就体现了老师的重要性,当有学生面对学习上的困难时,老师应该做的是帮助他们解决学业问题,当有学生遇到生活和心理上的问题时,教师应擅于发现学的问题,并感同身受的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鼓励和帮助学生度过难关。
《四分钱的午餐》中贫困在这位大学生敏感的心灵中形成了一道他自己都无法逾越的坎,阻住了他自信的脚步,使他如花的青春充满了酸涩。幸亏老师及时发现,给了他坦然面对贫穷的勇气。从此,他将贫困作为一种磨砺,一份精神财富,永远的保留在心中。
这个故事引发了我的许多深思。首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平等性,这里讲到的“平等”就是指对待每一位学生,包括学习成绩优秀的、学习成绩一般的……,要做到一视同仁,不可有任何的偏见,不然的话,就很难与学生进行交流了,那教育就更谈不上。还有值得注意的是,教育教学与学生谈心一定不能摆出师长架子,不可厚此薄彼,而要一视同仁。要多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这样往往会发现,站的角度不同、了解的情况不同,认识问题的方法和出发点不同,就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因此,只有平等地对待学生,同学生交心结友,才能真正了解其内心世界,从而及时准确地教育和引导他(她)们。故事中的老师通过细心观察发现了学校内心深处所一直顾虑的东西,或者说是一直不敢正视的东西,老师通过自己也吃同样的饭告诉学生:问题不在于我们吃什么,而在于我们吃的时候,该拥有一种什么心态。老师还拿出了自己上学时因家里贫困而只能吃咸菜白饭的经历,诱导学生明白,家境的好坏是我们无法选择的,我们没必要去和其他人比这种东西,而我们唯一能比的就是:学习成绩。兜里缺点儿钱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重要的是,无论如何都不能低头。作为小学教师可能我们面临的学生都比较单纯,我们可以从一些表面的东西就能获得今天学生不寻常的表现的原因,关键是我们是不是一个有心人。
其次,教师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爱要在生活中感受,生活又要在爱中感受。因此,要带着份心去面对。一般来说,学生的行为表现很能反映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了,所以这给我们教育教学一个很好了解学生的机会。要多观察学生的变化,了解学生的变化,及时有效地发现学生中的异常现象,做到学生情绪没有爆发之前就给予制止。要擅于发现学生的问题,为什么吃饭在偷偷摸摸的吃,为什么学生今天比昨天活跃,为什么今天作业错的特别多。如果教师具有擅于去发现一些关于学生不寻常的行为的能力,那么就能更多的去解决问题。
再次,只有学会与学生交流,才更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往往,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比较突出的,都是那些具备较强沟通能力的教育教学。的确,教育教学工作是从了解学生开始的,要了解学生,则必须做到会与学生交流。这一点对于我这样一个新老师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我到底是应该采取微笑式与他们交流呢,还是严肃式,于是我在不断地尝试,可能有的同学吃软怕硬,有的不行,所以沟通前,必须了解每一个学生。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就是要用自己的心去感染学生,让爱心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传递,使每一名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去争取更大的进步。主动与学生交流,细心呵护学生的心灵,正是许多优秀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奥秘。
读后感
杨敏
《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是一本献给教师的心灵之书,书中选取了七十余篇充满温情、智慧,富有启发意义的精短美文。它们呈现给教师的,不仅仅是成功的教育理念和高超的教学智慧,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的理解。它用温情、智慧和爱诠释教育的真谛,用一首首激情澎湃的教育诗篇礼赞教师工作的神圣,用一个个平凡而真切的故事抚慰教师的心灵。
身为一线教师的我,读了后既感动又惭愧,感动的是书中这些平凡教师教书育人的伟大。他们没有豪言壮志的口号,没有惊心动魄的事情,也没有怨天尤人的抱怨。而是用他们教育的神圣,用温情、智慧和爱诠释教育的真谛。惭愧的是我们都是人民教师,我们有着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但我却不能豁达的接收每个孩子的缺点,我也不能娴熟的、智慧的开启每个孩子的心智,书中教师的一些教育方法虽然很平凡,却小中见大,犹如心灵的一把钥匙,开启我的心智。
《生机勃勃的山冈》一文中,土岗村工作的北京师范大学的女教师的“有什么事情能够比改变几百人的生活更重要呢?有什么理想能够比改变无数孩子的命运更崇高呢?”一话震撼了我的心灵。这位女教师一人独住山岗,没有水,没有电,却用自己脆弱的肩膀支撑起学生知识的天堂,没有抱怨,没有泪水,在她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与快乐。
生活中的每一次沧海桑田,每一次酸甜苦辣,都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感悟。如果我们的心是暖的,那么眼前出现的一切都变得那么惬意和美好。无论生活多么清苦、艰辛,我们都会感受到来自心底的快乐;而心若冷了,再炽热的烈火也无法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丝温暖,我们眼中也将充斥着无边的黑暗、冰封的雪谷、残花败絮般的凄凉。教师的生活是清苦的和辛劳的,但每当听到一句“老师好”时,我们身上就充满了力量;教师的职业是平凡的,可每当收到学生来信时,我们就感到桃李满天下的光荣与伟大。
而我们的身边,物质条件都好的多,有宽敞的教室,明亮的课堂,先进的设备,可是却已不再有象那位山冈上的老师对教育的那份执着与激情。这的确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深思,它让我们重新品味了一下自己当初不悔的选择。因为,这份选择所承载的,是整个人类的未来。
《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这本书,它教我们换一种态度对待生活,它教我们用睿智的方法去教育学生。愿每位老师都能从平凡生活的细微之处感受到最真实的快乐与幸福!
《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读后感
张晓丹
《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这是一本献给老师的心灵之书,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启发教师的生活和教学智慧。书的前言主要是说:呵护心灵,善待生命。不管做什么事,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用心灵去体会,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用乐观自信的态度去面对这个世界。用自己的博爱之泉去滋润别人的心灵。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身为教师,不但要呵护学生的心灵,也要呵护自己的心灵。这本《送给老师的心灵的鸡汤》将带着我打开从心窗开始,摆脱心理顽疾,调节情绪,躲过人性的暗渠,感悟爱与善良,懂得感恩宽容,理解选择与放弃,直到寻觅到快乐和幸福。这一路,有短小精悍的故事陪伴着我,有充满人生哲理的心灵感悟启迪着我。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我想起它们,就能够得到心灵的启发和精神上的洗涤。用心去读,发现每天升起的太阳都有新的意义,平凡的生活中其实充满了新奇与感动。
当我读完第一则故事的时候,我就很想继续往下读,这本书里面讲了很多则故事,在第一则故事中,一位诗人从教育在路上丢石子的小孩子起,他就开始迷恋上了教育那些孩子,他慢慢的喜欢上了做老师。后来他真的做了一名老师,而且他会给孩子们足够的想象空间,不会否决他们的想法,只会加以鼓励。用爱去教育他们。后面还有很多则小故事,虽然这本书不是连载小说,是一本精悍的短小故事,但是,一个个真实的故事,看了不免让人感动,为什么说人民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我现在终于可以体会的到了,故事中的每一位老师都是值得敬佩的,为了教育下一代,付出了自己的一身,有些还不怕苦,为偏远地区的孩子上课,放弃原本衣食无忧的生活,她们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那些孩子,我记得有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为年轻的女老师,她刚开始下乡支教的时候,过不惯当地的生活,但是她继续坚持着,当地的老百姓都不敢相信这位年轻漂亮的北京姑娘会留下来,继续教育这帮孩子,当她父母苦苦哀求她回去的时候,她始终说这么一句话:如果我走了,这些孩子可怎么办啊?这句话让我感触很深,我也说不上来,为什么?我总感觉这位年轻又漂亮的女老师是多么的值得我们尊敬,想想我,我真感觉到惭愧。这些感人的故事虽然短,但是各个都是真实的写照,不免让人看了,感动万分啊。而如今的社会,不知还有几个像他们这样的好老师,勤勤恳恳的为学生服务,为学生考虑。
读完这本书,让我想了很多很多,我和她们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所以我也要好好的做,尽量不愧对这份神圣的职业。
《最美的眼神》读后感
陈冬殷
老师充满爱的眼神,就如缕缕阳光,给学生带来温暖和快乐。
老师那充满爱的眼神,有如空谷幽兰,让学生吮吸到芬芳,享受着愉悦。
《最美的眼神》这篇文章,是写一位德高望重的中学老师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所教过的学生,许多已经是蜚声海内外的教授,学者以及活跃在时代前沿的IT精英。是什么原因使那位老师桃李满天下呢?学校决定在百年校庆之际,把这个谜底揭开。于是学校给这位老师教过的学生发出一份问卷,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雒老师的哪些方面最让他们满意,答案很快就以传真、电话、电子邮件的形式反馈了回来。出乎预料的是,答案居然惊人的一致。几乎所有的学生认为,雒老师对他们人生影响最大的是他的眼神。他们有的认为,雒老师的眼神在严肃中传递着爱意,有人认为雒老师的眼神在安详中透着温和,有的认为雒老师的眼神中蕴满了父亲般的慈祥,有的认为雒老师的眼神就是一条汩汩的河流,在不断荡涤着人的心灵……
一位做了老师的学生说:“我在一所中学教了二十几年的书。我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想让自己也像雒老师一样,把最美的眼神传递给学生,开始的时候,我总不能做好,后来我渐渐发现,能够传递这样美的眼神的人,需要的并不多,那就是你必须有一个满浸着人间关爱的灵魂。这样的一个人,才会生长出最人性的枝蔓,才会漫溢出爱的芳香。爱的浇灌和人性的感召,永远胜于其他形式。
是啊,教师爱学生,就应给学生递去欣赏的眼神。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赖与祝福。渴望被欣赏是人的一种基本精神需求,欣赏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老师真诚的赞美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母亲给了盖茨什么》对于这位独步天下的亿万富翁,他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只是一份被众多母亲忽视的东西——赏识。
爱学生,我们还要给学生递去尊重的眼神,让学生感到自己的人格和自尊心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他就有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
爱学生,老师的眼里还应当充满快乐,让学生感到阳光般的温暖,有童心的人必定是快乐的,有了童心,才能使自己变得年轻,变得活泼,使教学充满了童趣,有了童心,才能理解孩子,体谅孩子。作为老师只有童心不泯,充满快乐,才能走进学生的世界。
老师充满爱的眼神是最美的眼神,让我们用最美的眼神给学生传递爱的信息,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有一份特别的关注,期待。让我们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寄予厚望,让阳光洒向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学生。
读《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有感
陈志霞
今天我读了《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书没有读几页,但是心头已有了一种感觉,我的精神生活因此而丰满起来了。这的却是一本献给老师的心灵之书,不仅能缓解我们教师的心理压力,也能够很好的启发教师的生活和教学智慧。
开门见山,直书主旨。书的前言主要是说:呵护心灵,善待生命。不管做什么事,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用心灵去体会,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用乐观自信的态度去面对这个世界。用自己的博爱之泉去滋润别人的心灵。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身为教师,不但要呵护学生的心灵,也要呵护自己的心灵。只有自己的心灵清澈了,完好了,我们才有可能很好的去教育好每一个孩子。《送给老师的心灵的鸡汤》从一个个小故事讲起,让我的心灵之窗不断打开,感悟爱与善良,懂得感恩宽容,理解选择与放弃,直到寻觅到快乐和幸福。用充满人生哲理的心灵感悟启迪我。
在第一则故事中,一位诗人从教育在路上丢石子的小孩子起,他就开始迷恋上了教育那些孩子,他慢慢的喜欢上了做老师。后来他真的做了一名老师,而且他会给孩子们足够的想象空间,不会否决他们的想法,只会加以鼓励,用爱去教育他们。
还有一篇《苏格拉底的苹果》让我记忆犹新。在苏格拉底的雪途中,有柏拉图和亚希彼得那样的阔少,有安提西尼那样的清贫淡泊之士,也有亚里斯卜提那样的无政府主义者,他们虔诚的拜苏格拉底为导师,喜欢老师对雅典民主制度所作的分析,也喜欢老师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故事是这样的,一天,苏格拉底拿来一个苹果,他拿着苹果问学生:“你们闻到了什么特别的味道?”他拿着苹果走到每一个同学的面前,都说“闻到了苹果的味道”,只有离老师最远的柏拉图说“我什么味道也没闻到”,最后,苏格拉底把柏拉图叫到身边,并对其他同学说“你们都错了,只有柏拉图是正确的”大家都很惊诧的互相望着,最后,苏让每位同学都仔细看这个苹果,原来它是用蜡做成的。这个故事很很简单,但是却告诉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诱惑太多,很多人习惯了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直觉,相信自己的思考能力。
书中还有许多类似的小故事。真的读了,真的让自己切实的感受到心灵的慰藉、心灵的洗涤、心灵的滋养。
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有了它,我们的心灵可以健康的成长。
读《梨一样的苹果》有感
张琳
周一,朱老师拿来了一本叫做《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的书,说是要写读后感,我翻开书,《梨一样的苹果》清风般吹进我心。读完合上书感慨,米哈朵夫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好老师!
故事的缘起是长着一撇俏皮小胡子的小学图画老师米哈朵夫,在一堂课上教学生画苹果时,遇到了件奇怪的事,原来来自林区的孩子尤里卡画了一只又长又圆的像梨一样的苹果。米哈朵夫以绝对的把握对孩子说:“你画的不是苹果。”但这一回一向正确的他真的错了。那是西伯利亚大森林里,由被雷劈去一半的苹果树和梨树合二为一的产物,而尤里卡是世界上唯一吃过这种苹果的人。这件事实在出乎米哈朵夫老师的意外,他拒绝相信这是事实,在他的强硬态度下,尤里卡满含泪水地重画了一只我们通常所见的苹果。事情并未就此了结,因为米哈朵夫老师发现,自己可能错怪孩子了。怎么办?到底有没有像尤里卡所画的梨一样的苹果?米哈朵夫走访了护林员,一趟趟到邮电所发信询问,但都没有结果。事情的进一步发展是米哈朵夫老师终于在有一天,跳上一辆破旧的汽车,风尘仆仆地赶到一千公里外的莫斯科,到国家园林所寻找答案。读到此,我的心已被大大地感动了,为了求证一只苹果的形状,老师能付出这么大的精力,这种求实、求真的精神怎不值得我们学习!
接下来还有更令人惊叹的呢,在国家园林所里,园艺家米丘林听了米哈朵夫老师的故事,他也被深深感动了,他一边举杯饮下伏特加酒,一边激动地说:“亲爱的米哈朵夫,我的确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这种苹果,但我必须感谢你。回答这个问题至少需要三年,也许,三年之后的秋天,我会送给你一个像梨一样的苹果。”
米丘林所言不虚,三年之后的秋天,伟大的米丘林手握两只金黄金黄的梨苹果,闯进了米哈朵夫老师的课堂——这就是这个伟大的故事。
这个故事不长,但这里面的每一个人都让我感动不已,而最令我敬佩的便是有点执着的倔老头——米哈朵夫老师。我们的课堂上,我们的生活中,多么需要这样带点傻气的可爱又任性的老师啊!
如果仅仅是为了完成一堂课,如果仅仅站在一个老师的角度,米哈朵夫完全没有必要千里迢迢去求证一个看似无关痛痒的问题。我们生活中丢弃的这类问题还少吗?有时候,仅仅是一个字的读音,我自己不也懒得和学生去较真儿吗?对于真理,我不是也常常因为无关考学,而强令学生忘却吗?梨苹果,换了是我,会那么认真地对待吗?而这认真不认真的结局,可就大不一样了。什么是真正的好老师?确切的定义我以为很难有,但米哈朵夫老师一定是。认真到一定程度,诚心原本可以感动上帝啊!
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透明的,诚实的,儿童是世界充满了真诚和善良,愿世界多一份爱孩子和真诚,愿善良和诚实伴你我左右......
残缺之美
——读《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有感
严怡
残缺不等于不美,残缺不等于不可爱。《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中《天使的心》这篇文章深深引起了我的共鸣。在我们任教的班级里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那么聪明,每个学生都是好帮手。是的,总有那么几个令人头疼的孩子,也总有那么几个容易让人忽略的孩子。
小豪就跟文章中的小男孩一样,也是个智力发育得不太好,右腿有残疾的孩子。也许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不如别人,上课时因为他听不懂老师的课,他总是趴在桌上做自己的事,有时画画,有时写写几个简单的字。课后,他也不和别人玩,总是自己一个人微笑着看着其他同学。说来惭愧,教了他一年,对他就这些印象,只知道是个不让人操心的孩子。今年的教师节孩子们还是和往年一样准备好了塑料的小花送给我,我一踏进学校就有孩子陆续不断的给我送花,这时候真是觉得做老师好幸福啊,就算几个老被我批评的孩子也笑嘻嘻的给我送花,多可爱的孩子们啊!这时,一个一跛一跛的身影向我走来,手里拿着一段塑料花,到了我跟前,他对我说:“老师,节日快乐!”多么珍贵的一句话啊,虽然简单,虽然无数人对我说过,但是这一句在这时候确是这样的罕有。我这时才发现,他一点都不比别人差啊,他也可以在班级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我不能再继续忽略他了!在这天过后,我给他安排了个任务,每次有报纸,杂志要发给同学的时候,我不再安排班干部了,我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任务很简单,可刚开始他还是不太习惯,但是几次以后,我发现他与同学们的交流越来越多了,也会主动向老师交作业了,他觉得自己是能为班级出力的,能为老师做帮手的。更确切的说,是他越来越融入五(2)班这个班集体了。
有句话这样说:学生是老师的孩子,孩子是家长的天空。所以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没有好坏之分,优差之别。他们有的只是接受得快慢之别和理解应用的不同。多一点教育,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原谅,多一点包容,多一点关注,多一点爱心。让我们用智慧来教育,用耐心来培养,用爱心来浇灌美一朵鲜花。
读《零分之约》有感
陈琳
朋友们,我先问你们一个问题,是考一百分难,还是考零分难?一位女老师给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考零分难。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那就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故事记述了一位叫斯蒂文弗的小男孩和一位可爱的女老师之间的事。曾经,斯蒂文弗是一个让老师感到头疼的孩子,每次考试,成绩都是 “C”,他对学习一点也不感兴趣,只梦想当一名像迈克尔.舒马赫那样的世界一流赛车手。直到卡尔森小姐来到斯蒂文弗的班以后,这一切才发生了改变。第一天上课,卡尔森小姐就想办法和斯蒂文弗有了一个约定:只有斯蒂文弗考了零分,那么在班里才能一切自便;只要他还没有考到零分,就要服从卡尔森小姐的管理,好好学习。结果,第一场考试。第二场考试,第三场,第四场,第五场,斯蒂文弗一次又一次地向零分冲刺,却总是得到C的分数,怎么也没法把题目全部做错。为了达成约定,他发奋学习,终于,一年后,斯蒂文弗成功的考到了第一个零分!也就是说,试卷上的所有题目他都会做。卡尔森小姐把试卷发下来后,大声宣布斯蒂文弗终于考到了零分。全班响起了祝福的掌声!斯蒂文弗哽咽了许久,终于脱口而出:“谢谢您,老师,在我没有成为世界一流赛车手之前,我想成为一名出色的中学生……”
通过这个约定,我体会到了卡尔森小姐的良苦用心,以及深深为她的睿智教学所折服。教学有方,这是多少金钱都买不到的。很多教育者都会犯急功近利的错误,他们渴望孩子们成龙成凤的情绪太过于急切,因此容忍不了孩子的暂时落后与普通的成绩,容易把自己急躁的情绪转移到孩子的身上,这样的教育,往往会适得其反。有一位教育学家说过: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命运。面对孩子,指责、批评或是嘲讽永远是最愚蠢也是最无效的方法。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但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扇门,为人师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助孩子找到开启这扇门的钥匙。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生命宝藏,每一个宝藏之门都有一把开启的钥匙。这把钥匙需要智慧的心去寻找,这智慧便是爱。教育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的全部灵魂也是—爱。
读《掌心化雪》后感
顾瑛瑛
每每遇到寒冷、下雪的冬夜,我常常会想到童话故事里那个提着篮子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冰天雪地里,她裹紧破烂不堪的围裙,点燃第一根火柴、第二根火柴、第三根火柴……在小女孩的眼中,那火柴不再是取暖的工具,而是温暖女孩心灵的圣洁光芒。在这个深秋的黄昏,我拿起一本名叫《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的书,也许是第一眼的眼缘,我读了其中这个叫“掌心化雪”的小故事。它真的很小、很短,但是却让人回味无穷……
这个故事没有复杂的情节和冗长的文字,讲述的是老师在面对一个家境贫寒却十分自尊的女孩时,通过一次作文比赛,巧妙的甚至是毫无察觉的给予了她冬天里最需要的温暖,最终也渐渐化掉了孩子内心那层自卑不堪的积雪,使孩子长大后成了一个懂得感恩的人的故事。
爱可以在手掌里升华、延续。那象征着寒冷的雪花,在爱的诠释下,竟也能如此美丽,这都源自于老师那份细致的爱。一次竞赛、一份特殊的奖品、一句爱的问候,都满含着爱的符号。这些元素汇聚在一起,能温暖孩子寒冷的冬季,更能融化他们心中因为生活不顺而产生的自卑的尖冰。
从故事中走出来,回到我的生活中,原来也曾遇见过这样的女孩,生活对她们很不公,但她们却能坚强的成长,像一颗不小心长在石头缝里的嫩芽,倔强却顽强。在真实的生活学习中,我却只能给予学习上的照顾,自从读了《掌心化雪》的故事后,我明白了,我更应该像故事中的老师一样,多给予孩子心灵上的关怀。幸好,她们还没有那么快的长大,她们还在我的身边,还在我的生活中,我想,接下去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给每个个学生开一张“优点单”
——读《优点单》有感
盛文英
最近,我读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优点单》。故事讲述的是年轻的初中女教师海伦,当发现自己所教的学生学习很吃力,有的甚至厌学时,她横生妙计:让每个学生用纸条写下其他同学的优点,然后抄下大家写给每个人的优点,再把这份“优点单”发给学生自己。结果这个班级的每一个孩子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读了这个故事以后,不禁使我想起了一位教育家说的话:“老师应当把爱心分给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作为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成功的教育需要欣赏!在学生出现过错时,应循循善诱,能够宽容他的过错。欣赏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也许,老师的欣赏会点亮学生的一生。
“优点单”发生的教育奇迹生动地说明:教育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乃是帮助成长中的个体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因的“发展”。“生成”就是人的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因,从生命哲学的意义上来说,生成时生命的存在、冲动、变易,是一股向上、向外、向前永恒的推进的努力。它是生命的涌动与舒展,是生活的扬弃和展望,是自我意识的成长,是自我实现的形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受到赏识的时候工作或学习,效果最好,学生一旦受到了赏识,无论对于眼前的学习还是日后的长久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同样爱一个优等生,每个教师都能轻而易举做得到,可对于那些“差生”呢,就未必了。
其实,那些“难看”的孩子,就像遭受到意外伤害的花朵,需要格外精心的关爱和呵护。给他们鼓励、赏识,让他们在心灵舒展中成长,对孩子的一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从这个角度讲,能够爱那些“差等生”才算真正爱学生,而真正爱学生的教师才是合格的、称职的教师。
一个老师对学生的“爱”的表现就是信任和赞赏,无论他是个什么样的学生,多么的顽劣,他都有权利得到老师的爱和表扬。
曾经有一个学生抄袭作文,屡禁不止,他的老师为了改变他的这一毛病,没有对他进行责骂和呵斥,而是对他提出了“表扬”。
这位老师从抄袭作文的事上,肯定了学生的三个优点:一是有上进心,想得个好成绩;二是有辨别力,看出这是一篇佳作;三是抄写认真,字迹工整。
同时,这位老师还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说:“你为什么认为这篇文章好?好在哪里?请你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写出来,好吗?”
这样的和风细雨,这样的善解人意,哪个学生还能不心悦诚服呢?哪个学生还能不喜欢这样的老师呢?哪个学生还能不愿意听这样的老师的话呢?
表扬学生,赞赏学生,用放大镜来关注他的优点,并公布于众,从而激发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转化他的缺点,这样的教育手段可谓是高明之极!
师爱无痕 润物无声
——读《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有感
陈怡超
阅读了《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一书,尤其对里面的几个小故事,细心体会了一翻,咀嚼之后,还真有被“鸡汤”滋润了一把。六个故事都是老师用最真最纯最善的教育情怀细心呵护着学生稚嫩的心灵,帮助学生成长。同为老师的我被深深感动了。
《四分钱的午餐》、《能把你的车票给我吗?》中讲述的都是家庭贫困生心灵中敏感、自卑的心坎。文中老师心细如发,现身说法,重新唤醒了贫困生的自信,更是将贫穷作为一种磨砺、一份精神财富。文中樱子老师更悄无声息地给予了无痕的帮助,唤起了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动力。
《今生没有赶赴的约会》、《诚实值一百分》、《给天使缝补翅膀》、《一朵栀子花》和《零分之约》中的老师细心观察,善解生意,用睿智、独特的教育方式为孩子排解心灵上的障碍,可见其教育艺术,让人由衷地钦佩。郑老师以笔友的身份梳理女同学青春期情感的波动,助她顺利完成学业,考上大学;李老师把全班最低分宣布为满分,让学生明白科学的求真精神和诚实做人的可贵品质;梅子老师用对一朵栀子花的真切地赞美,师生间会意的沟通,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卡尔森老师更是用最大宽容和睿智的教育手段拨乱反正。师爱无痕,它如涓涓细流,默默地润泽学生的心田……这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师爱在举手投足间,清风无言花自开,让人品之,赏之。
我很自然地想到陶行知先生的话: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改革和提高,我想不仅仅把目光投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设备、评价制度等等的改革,这些当然是必要的,但越发觉得教育提升不仅是教育技术层面的事,它首先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教育,是充分体现教育者爱心的教育,书中的老师也正是体现了晶莹纯洁的爱心,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师爱是最有营养的“鸡汤”,如一缕和煦温暖的风吹入学生心田,如一股潺潺流动的清泉轻轻洗涤学生心灵,如最有力的强心针助学生成长。师爱就蕴藏在平常的琐事中,于细微之处见真情。没有爱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师爱是教师的一种涵养,是教育的基石,是教育的砝码,更是教育的一切。
师爱无痕
陶怡
我们过着尘埃喧嚣的生活,心灵有着太多负累,渴望一碗专属心灵的鸡汤,能如一缕阳光,照亮心房。
翻开《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浅紫色的字在淡淡的油墨香里飞舞,仿佛希望的春天充斥在字里行间;又如同一位慈祥的老者,为你拨开迷雾;又如一位精灵,唤醒珍藏在心底的零碎记忆,拼凑一幅美丽的画卷。
很喜欢《给天使缝补翅膀》这一部分。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只是成长过程中的经历磨损了它们的翅膀。教育首先应该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教育,是充分体现教育者爱心的教育,书中的老师也正是体现了晶莹纯洁的爱心,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鲁迅先生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师爱是最有营养的“鸡汤”,如一缕和煦温暖的风吹入学生心田,如一股潺潺流动的清泉轻轻洗涤学生心灵,如最有力的强心针助学生成长。师爱就蕴藏在平常的琐事中,于细微之处见真情。
作为一名班主任,班上总有那么几名淘气的特殊学生,这几名特殊学生犯错后,以前我们不是当众批评或惩罚,就是漠不关心,《五元钱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更需要我们用充满智慧的教学艺术,用爱去帮助、感化他们。童年是一首歌,需要我们用爱去圆润学生的杂音;童年时一幅画,需要我们用爱去扶正学生的画笔,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手捧《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让我们换一种态度对待生活,用睿智的方法去教育学生。希望我们都能从平凡生活的细微之处感受到最真实的快乐与幸福!
《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读后感
邵欢
“这是一本献给教师的心灵之书。它用温情、智慧和爱诠释教育的真谛,用一首首激情澎湃的教育诗篇礼赞教师工作的神圣,用一个个平凡而真切的故事抚慰教师的心灵。”这是封面上的一段话,却是我整个内心深处的真实写照。它拭去了我蒙尘已久的心灵上的一层厚厚的尘土,让我能够清明透彻地去感知我身边的一切。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
读完这本书,我走过的也只是我慢慢旅途中的一个开端,但正因为有了这个美好的开端,我相信我能,一定能给我漫长的旅程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翻开书。
“花的事业”是尊贵的。二十一世纪的教师,也可以用日常时间,换取实现自我的心灵素质。此生是真实的,不是来彩排的。转动生命,从而转动命运,不好转好,好转更好,转的最好。假如我们能够在我们活着的每一天尽可多的在日常生活这个经营场中换得一些真正有价值的心灵素质,那便是一本万利的经营。
“给天使缝补翅膀”,要求教师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努力培养自己的意志,因此我们可以自信的说:“生命有限,但我们可以用我们无限的智慧和意志做出一番无限的教育事业。
《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读后感
季琼瑜
最近,学校领导送过来一本新书《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我看了之后颇有感触!
一开始我只是随便翻看其中一篇,视觉就被吸引住了,书的内容犹如磁石深深吸引着我看下去。《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是一本献给教师的心灵之书,书中选取了七十余篇充满温情、智慧,富有启发意义的精短美文。它们呈现给教师的,不仅仅是成功的教育理念和高超的教学智慧,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的理解。它用温情、智慧和爱诠释教育的真谛,用一首首激情澎湃的教育诗篇礼赞教师工作的神圣,用一个个平凡而真切的故事抚慰教师的心灵。
身为教师的我,读了后既感动又惭愧,感动的是书中这些平凡教师——教书育人的伟大。他们没有豪言壮志的口号,没有惊心动魄的事情,也没有怨天尤人的抱怨。而是用他们教育的神圣——用温情、智慧和爱诠释教育的真谛。惭愧的是我们都是人民教师,我们有着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但我却不能豁达的接收每个孩子的缺点,我也不能娴熟的、智慧的开启每个孩子的心智,书中教师的一些教育方法虽然很平凡,却小中见大,犹如心灵的一把钥匙,开启我的心智。
我觉得这本书非常适用,它凝聚了七十几位老师的教育理念及方法,而且教育对象广泛——从小学生到大学生,从义务教育到成年教育。它不仅对年轻教师适用,从中学习教育学生的教育方法,对老教师也适用,可以从中吸取新的教学理念。这本书让我不但要呵护学生的心灵,也要呵护自己的心灵。书中一个个短小精悍的故事,是那么朴实见真,启人心智,让人感动,令人温暖。我想我会努力工作,廉洁自律,不愧对教师这份的职业。要加强阅读,加强自身学习和提高,扬师德、强师能、铸师魂,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以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和教书育人的实绩,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学校提倡教师多读书,读好书,要求教师做终生学习型的老师,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教师每日与书为伴,才能将广博的知识传播给孩子们。作为老师更需要读些怡养心灵的书,陶冶自己心灵的情操,只有以一颗丰盈、深邃、无私的心灵才能去撼动另一颗幼小的心灵,演绎完美的教育。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志存高远,做爱岗敬业的模范;关爱学生,做教书育人的模范;严谨笃学,做终身学习的模范;自尊自律,做廉洁从教的模范。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影响孩子,影响家长,影响社会,这样才栓释了教育的真谛。
善待心灵
任 欢
生活中的每一次沧海桑田,每一次悲欢离合,都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感悟。善待心灵,从打开心窗开始。将真实的自己展示给众人,接纳他人的见解与主张,去细细品味他人为你煮的一壶壶好茶。善待心灵,要学会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用乐观自信的态度面对世界。用善良的心去关怀每一个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的人,让爱的阳光驱散心底的阴霾。
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的感情也会消融。爱与教育形影不离,有了爱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一种艺术,更不是一种教育策略和技巧,而是从心地散发出来的人性芬芳。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心灵亦是如此。染于墨则墨,染于赤则赤。因与伟大的心灵一起而伟大,与博爱的心灵一起而博爱。《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带领我们从打开心窗开始,穿越那人性的暗渠,感悟爱与善良,懂得感恩、宽容,理解选择与放弃,直至寻觅到快乐和幸福。它用温情、智慧和爱诠释教育的真谛,用一首首激情澎湃的教育诗篇礼赞教师工作的神圣,用一个个平凡而真切的故事抚慰教师的心灵。
书中选取了七十余篇充满温情、智慧,富有启发意义的精短美文。当我阅读这本书后,它给予我的不仅仅是成功的教育理念和高超的教学智慧,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的理解。它们让我对生活、对学生、对教师这份神圣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从而实现了心灵上的超越。生活中我们总抱怨上帝的不公平,工作中繁琐的事情让我们感受不到快乐和幸福,当我读了这些短小精悍的小故事后,那些充满哲理和人生感悟的话语让我发现平凡的生活中其实充满了新奇与感动。
“有什么事能够比改变几百人的生活更重要呢?有什么比改变无数孩子的命运更崇高呢?”这是在土岗村工作的北京师范大学的女教师的话,值得每一位老师深深思考,并从新品味一下自己的选择,因为,那份选择所承载的,是整个人类的未来。这位女大学生一人独住山岗,没有水,没有电,却用自己脆弱的肩膀支撑起学生知识的天堂,没有抱怨,没有泪水,在她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与快乐。正如有人说得“生活中的每一次沧海桑田,每一次悲欢离合,都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感悟。如果我们的心是暖的,那么眼前出现的一切都变得那么惬意和甜美——灿烂的阳光、晶莹的露珠、缤纷的落英和飘荡的白云……无论生活多么清苦、艰辛,我们都会感受到来自心底的快乐;而心若冷了,再炽热的烈火也无法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丝温暖,我们眼中也将充斥着无边的黑暗、冰封的雪谷、残花败絮般的凄凉。”说的多么好啊,教师的生活是清苦的,可无论多么辛苦,每当看见学生求知的眼神时,我们身上就充满了力量;教师的职业是平凡的,可每当收到远方学子来信时,我们就感到桃李满天下的光荣与伟大。
在教学工作中,老师也会有瓶颈的时候,以前我总觉得应该保持师道尊严,于是,总是巧妙的绕过。在我为自己的小聪明沾沾自喜地时候,米哈朵夫老师怀特森老师给我上了深刻的一课。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自己的学生:坚持真理,敢于怀疑权威和教条。他们的身上都体现着一份崇高与伟大,令人心生敬意。这些故事让我明白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让学生做到“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当自己出现错误以后,大胆的在学生面前承认错误,发现学生提问的越来越多,教学效果反而更好了,自己和学生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所以打开我们的心窗,将真实的自己展示给学生,接纳别人的见解与主张,就能在与他人的分享与交流中感受欢欣与喜悦。
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颗崇高的心灵在交谈,你会因此而变得更加高尚。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你想起它们,就能在心灵上得到启发和洗涤。用心去读,你会发现每天升起的太阳都有新的意义,平凡的生活中充满了新奇与感动。
让我们学会用智慧丰盈自己的人生,享受教育,享受生活,快乐做教师吧!
读后感
黄秋霞
《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该书选取了七十余篇充满温情、智慧,富有启发意义的精短美文。它们呈现给我的,不仅仅是成功的教育理念和高超的教学智慧,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的理解。它们会让您对生活、对学生、对教师这份神圣的工作充满爱意,从而实现心灵上的超越。教师的职业是三百六十行中的普通一行,摆正自己的位置,干好自己的事情,做一个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爱护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育和爱护。有句话;学生是老师的孩子,孩子是家长的天空。所以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没有好坏之分,优差之别。他们有的只是接受得快慢之别和理解应用的不同。我们关注他们的区别,看到他们之间的优点,发现优点就及时的表扬,鼓励他继续发扬。发现缺点,及时帮其改正,学生吗?犯错是他们的“权利”,也是他们这个年龄的特点,学生出错时教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决不能体罚学生,多一点教育,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原谅,多一点包容,多一点关注,多一点爱心。
做一个快乐的教师:把自己的快乐传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快乐的幸福的孩子。只有快乐了,才能幸福。只有快乐了,才能更好的生活学习。只有快乐了,才不会在这个世界上留下遗憾。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是快乐的教师,学生是快乐的学生。学校是快乐的学校。我们每个人都能幸福快乐的度过每一天。
这是一本献给教师的心灵之书。它用温情、智慧和爱诠释教育的真谛,用一首首激情澎湃的教育诗篇礼赞教师工作的神圣,用一个个平凡而真切的故事抚慰教师的心灵。
《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读后感
袁丽华
《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是一本献给老师的心灵之书,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启发教师的生活和教学智慧的书。
书的前言主要是说:呵护心灵,善待生命。不管做什么事,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用心灵去体会,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用乐观自信的态度去面对这个世界。用自己的博爱之泉去滋润别人的心灵。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身为教师,不但要呵护学生的心灵,也要呵护自己的心灵。这本《送给老师的心灵的鸡汤》将带你打开从心窗开始,摆脱心理顽疾,调节情绪,躲过人性的暗渠,感悟爱与善良,懂得感恩宽容,理解选择与放弃,直到寻觅到快乐和幸福。这一路,有短小精悍的故事陪伴着你,有充满人生哲理的心灵感悟启迪着你。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你想起它们,就能够得到心灵的启发和精神上的洗涤。用心去读,你会发现每天升起的太阳都有新的意义,平凡的生活中其实充满了新奇与感动。
当我读完第一则故事的时候,我就很想继续往下读,这本书里面讲了很多则故事,在第一则故事中,一位诗人从教育在路上丢石子的小孩子起,他就开始迷恋上了教育那些孩子,他慢慢的喜欢上了做老师。后来他真的做了一名老师,而且他会给孩子们足够的想象空间,不会否决他们的想法,只会加以鼓励。用爱去教育他们。后面还有很多则小故事,虽然这本书不是连载小说,是一本精悍的短小故事,但是,一个个真实的故事,看了不免让人感动,为什么说人民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我现在终于可以体会的到了,故事中的每一位老师都是值得敬佩的,为了教育下一代,付出了自己的一身,有些还不怕苦,为偏远地区的孩子上课,放弃原本衣食无忧的生活,她们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那些孩子,我记得有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为年轻的女老师,她刚开始下乡支教的时候,过不惯当地的生活,但是她继续坚持着,当地的老百姓都不敢相信这位年轻漂亮的北京姑娘会留下来,继续教育这帮孩子,当她父母苦苦哀求她回去的时候,她始终说这么一句话:如果我走了,这些孩子可怎么办啊?这句话让我感触很深,我也说不上来,为什么?我总感觉这位年轻又漂亮的女老师是多么的值得我们尊敬,想想我,我真感觉到惭愧。这些感人的故事虽然短,但是各个都是真实的写照,不免让人看了,感动万分啊。而如今的社会,不知还有几个像他们这样的好老师,勤勤恳恳的为学生服务,为学生考虑。
读完这本书,让我想了很多很多,我和她们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所以我也要好好的做,尽量不愧对这份神圣的职业。
走进“心灵鸡汤” 倾听花开的声音
----读《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有感
陆吟霜
工作的这些年里,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当初毕业时的抱负满怀,在现实面前,为什么却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家长的误解,学生的调皮,曾一度让我心灰意冷;可是年长的老师们,却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感染了我,让我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于是我走进了花的世界,爱的海洋!
赵小的教师队伍,那可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很骄傲,我也是这队伍中的一员。让我们在课堂上,看着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你能三心二意吗?节日里,看着一张张热情洋溢的贺卡,你能不感到幸福吗?
是的,作为老师,记不清有多少次早来晚走;记不清有多少次为学生心酸流泪……寒来暑往,风雨岁月,我们不曾为早出晚归而后悔,也不曾为挑灯夜战而遗憾。
作为老师,我们相信,只要有爱心,沿途处处有风景!
是的,老师的爱,就象阳光,温暖着孩子的心房;老师的爱,就象绿色的种子,生长成金色的希望!作为老师,我们相信,拥有责任心,沿途处处有惊喜!
我相信只要当过老师的人都有同感,关于我们的问题学生,我们常常有一种想说爱你却不容易的感觉。他们常常叫我们头痛,搅得我们日日不得安宁,时时提心吊胆;然而爱和责任却让我们责无旁贷。细细想想我们的“问题学生”,他们也不容易,他们即使听不懂课堂上的内容,也得老老实实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坐在教室里每天上完七、八节课,不能讲话,不能打瞌睡,不能干别的事情。他们是特殊的个体,在我们觉得不值得爱的时候,也正是他们需要爱的时候。对问题学生说一个好,就会让他们如获至宝,感动半年乃至一生!
作为老师,我们相信,只要真诚付出,沿途处处有收获!付出爱的过程是甜美的,因为付出爱的同时我们也收获着幸福,收获着感动!
我们是春天播撒种子的人,我们心中有着秋收的期盼;有谁能像我们一样,天天面对着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一双双晶莹的眼睛,一颗颗透明的心,一个个青春的梦?有谁能像我们一样,一举手,一投足,一丝美丽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就能拨动一根根美妙的心弦,就能唱响一首首快乐的歌曲!
过去的日子,是我们激情燃烧的岁月,将来的时光,是我们梦想飞扬的时刻,作为老师,只要我们奉献青春和热情,播撒责任与爱心,就能收获希望与幸福!
读后感
陆文宏
“这是一本献给教师的心灵之书。它用温情、智慧和爱诠释教育的真谛,用一首首激情澎湃的教育诗篇礼赞教师工作的神圣,用一个个平凡而真切的故事抚慰教师的心灵。”这是封面上的一段话,却是我整个内心深处的真实写照。它拭去了我蒙尘已久的心灵上的一层厚厚的尘土,让我能够清明透彻地去感知我身边的一切。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
读完这本书,我走过的也只是我慢慢旅途中的一个开端,但正因为有了这个美好的开端,我相信我能,一定能给我漫长的旅程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翻开书。
关于意志―――“在意志的地平线上,我要扭转你的目光,去注视群山空灵的画面,那里的浓荫会使你步履轻松。”其中一篇叫“永不认输”。西蒙思一家是一个非常普通的美国家庭,曾经很有钱,还雇用了一个司机,但是一九二九年股票市场大崩溃后,他们失去了所有财产,只得搬到亲戚家寄人篱下,靠变卖妻子的珠宝度日。不久之后丈夫死于中风,妻子开始在一家做信封的工厂工作,经过多年的奋斗,妻子终于赎回了她以前变卖的珠宝。她的女儿专门写了一本书记载这个故事,书中说:“母亲从来不怨天尤人,她的决心和毅力使这个家庭得以维持下去。一个人尽管遭遇不幸,但只要有决心和动力救能够克服种种困难,我的母亲正是怀着这种决心,一定要重新那些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她所做的就是忘记过去,展望未来。”
生意场上谁能长胜不败?谁敢说自己从来没有过投资赔钱、生意失败、饭碗丢失、良机错失或者计划落空等事情?不过面对失败、损失、挫折、不幸和危机,人们的态度各有不同,有的人跌倒又爬起来,有的人跌倒了就再也没有爬起来。谁是真正的成功者?是那些永不认输的人!
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努力培养自己的意志,因此我们可以自信的说:“生命有限,但我们可以用我们无限的智慧和意志做出一番无限的事业来!”
一朵花改变人生
——读《一朵栀子花》有感
陆晓丹
我读完这篇《一朵栀子花》后,我感叹!其实改变人生只有那一瞬间,那一点点温暖和一些关爱。
主人公只不过是一位成绩平平长相平平的女孩,孤独、萧索。没人会特别得想起她。那次自习,老师无意闻到花香,那香气决不是学校花园中的广玉兰,而是身边的,熟悉的花香,低头一看,原来是边上那位女孩头上落着一朵栀子花,老师笑了,把女孩那颗冻住的心融化了,女孩笑了,笑得多美!也许是爱的力量,女孩开始活泼起来,与同学交往,成绩也提高了很多,没人不说她的确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的鼓励让她充满了信心,她把那朵栀子花放在了老师的书里。有潜力的她开始了她冲刺的时候,全校也有人关注她,她赢了,考上了名牌大学,这不是偶然,是必然。一朵栀子花,一个美丽而动人的美好人生。
一朵小小的栀子花,朴素十分。也许谁也不可能想起它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的确,但一朵包含着浓浓爱意的小花会是多么美丽。不管是谁,不管他送了什么,不管他的爱是否美满,那都是最美好的事。
一朵花,一个人生。
读《掌声》有感
吴雨佳
今天有幸读了《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这本书,这是一本献给教师的心灵之书。它用温情、智慧和爱诠释教育的真谛,用一首首激情澎湃的教育诗篇礼赞教师工作的神圣,用一个个平凡而真切的故事抚慰教师的心灵。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慢慢的翻开书页,一篇篇耐人寻味的教育案例呈现在眼前,我挑选了《掌声》这个小故事,故事中写到一位学生恶作剧般的在黑板上写了“老师是坏人”这几个字,这位老师非但没有发火,反而添了几个字,变成“老师是坏人吗?”改变教学内容,使这堂课变成了一堂说话课。在课上老师详细的介绍了下自己的工作情况,以及自身的一些弱点和缺点。学生都被老师的真诚所打动,都被老师的睿智和宽容所折服,纷纷鼓起了掌声。最后那个做错事的同学也主动承认了错误,同时也非常佩服的老师的雅量。
其实一开始,这位老师错误的认为这些字是班上一位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写的,到后来才知道了自己的失误。可见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应变能力非常重要。我们若能恰到好处地处理一些突发事件,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就会赢得学生更多的尊重和理解。一句尊重人的话,可以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这话一点都不假。
总之,学会尊重学生是教师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职业素养之一。学会尊重、学会忍让、学会理解、学会关爱,这是一名教师从幼稚不断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教师教育智慧的体现,更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升华。 《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举起你的右手》读后感
张一宽
最近读了一本书名叫《心灵鸡汤》,其中一篇深深地感动了我,名字叫《举起你的右手》,故事主要写了有一个男孩子名叫王涛,他在一次玩耍中失去了右手,从此以后,他就变得非常自卑、敏感,用左手写字、举手。最后老师了解了情况,便关心他,给他鼓励,最后让他勇敢地举起了右手。由于他平时这样努力拼搏,积极举手,脚踏实地地学习。最后期末考试他在班里名列前茅,终于成功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有着深刻的感受。班中有些同学的学习成绩中上,很少见到这些同学举起手来发言,即使会也不举起手来,是他们懒惰吗?不是的!其实他们是只胆小怕事的“老鼠”,生怕回答问题错误,遭到同学们的耻笑。但读了这篇文章,我们作为老师就更因该用各种方法鼓励他们积极举手发言,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胆量和口才,纠正他们回答时的错误,使成绩更上一层楼。
同样,在生活中,有许多残疾人,比如说一些腿残疾的人,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还有一些说话吞吞吐吐的人等等,我们都不能嘲笑,应该去帮助他。像这样的人还有张海迪、桑兰、贝多芬等等。就来说说张海迪吧,她5岁就得了脊髓病,高位截瘫,从那时起,张海迪就开始了独立的人生,她不能上学,便在家里自学,15岁的时候自学会了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治疗,后来她还学会了多门语言,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最后还给人们写出了精美的作品,多棒呀!
人都会遇到挫折的。而挫折永远击退自信的人的无比坚硬的盾!我们也许没有黄涛的悲惨遭遇,但我们都必须像黄涛那样学会正视问题!因为瞬间的挫折无法阻挡勇敢的前进者的脚步,自信与勇敢结为一体,就能成为砍断任何困难,任何挫折的希望之剑。学会正视问题,学会面对问题,学会击败问题,才是致胜的关键呢!
花开无声
徐洁
《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一本献给教师的心灵之书,用温情、智慧和爱诠了释教育的真谛。那一首首激情澎湃的教育诗篇,那一个个平凡而真切的故事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有一定偏差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注。对他们的教育首先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入手,给予鼓励表扬,激发他们追求上进的信心和勇气。
和中等生或“优等生”一样,后进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如果经常深入班级,细心地观察就不难发现,每个后进生的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点。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较大的可塑性和矫正的可能性,班主任要努力寻找并及时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如果教育他们时,能充分利用他的闪光点,给以重任,深信定能发扬所长,为集体作出贡献,也定能转差为优的,也达到了我们红花盛开,也要绿叶郁葱的教育效果。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因此,尊重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增进师生感情的基础。在学习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尊重,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释放。尤其是对后进生的尊重更是对他们的一种最大的激励,也是给了他们一种向上的动力。教师的尊重和爱护会使学生感到温暖。只要我们多给他们一份爱,后进生也会向积极方向转化。
就像梁晓声的《花儿与少年》一文给我们的启示一样: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教师只要凭着智慧和耐心,一定会挽救每一位摇摇欲坠的学生。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只要老师把希望和关爱给每一个孩子,他们一定会默默绽放美丽的花朵。
《零分之约》读后感
吴吉梅
文章内容大致:有个叫斯蒂文弗的小男孩每次考试总是"C"!整天梦想当世界顶尖级赛车手,考"C"成绩不屑一顾,直到卡尔森小姐的到来,在与卡尔森小姐的周旋中,卡尔森小姐和他有了一个约定,他要是考了零分,那么在班级里一切自便,老师决不干涉;可如果没有考到零分,就要服从老师的管理。结果,斯蒂文弗在下一次考试又得到了"C",没能如愿以尝的考到了零分,这时他发现要真考到零分,真的很不容易,他一次又一次的向零分冲刺,发奋学习,竟然发现自己有把握做错的题越来越多,换句话说,自己会做的题越来越多,一年后,他成功的考到了第一个零分!也就是说,试卷上所有的题目都会做了。
文章生动感人,从一个男孩“我”的学习态度的改变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非常微妙的,率真的心理变化,而激发这变化的,是一位非常可爱的新老师卡尔森小姐。
文中以描述“我”的行为和心理变化为主,对卡尔森小姐的描写尽有几笔,但字里行间,无处不见卡尔森小姐对“我”的影响,明写“我”的改变,实写卡尔森小姐的可亲可爱与教育智慧。卡尔森小姐对“我”的厌学没有正面教育,而是采取了欲擒故纵的方法高明致极,既避免了“我”的心理对抗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又激发了“我”心理不服,产生好胜心,由此引发了“我”向零分冲刺的努力,不断进步,也明白了考零分和考百分是一个概念,零分之约即百分之约。卡尔森小姐巧妙化正向阻力为反向推力,微笑着实现了教育的目的,聪明致极,可爱致极,因为她知道学生心中的哪根筋是如何别着的。她确实是一位可亲可爱的老师。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命宝藏,需要教育者用一份爱心和智慧去开发,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可以剥落学生生命的顽石而展放其生命的光辉,而每一个宝藏都有一把开启的钥匙,这把钥匙需要用智慧的心去寻找,这智慧就是爱。
师爱无痕 润物无声
——读《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后感
蔡叶红
简单地阅读了《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一书,对P75~97里的六个小故事,细心体会了一翻,咀嚼之后,还真有被“鸡汤”滋润了一把。六个故事都是老师用最真最纯最善的教育情怀细心呵护着学生至嫩的心灵,帮助学生成长。同为老师的我被深深感动了。
《四分钱的午餐》、《能把你的车票给我吗?》中讲述的都是家庭贫困生心灵中敏感、自卑的心坎。文中刘老师心细如发,现身说法,重新唤醒了贫困生的自信,更是将贫穷作为一种磨砺、一份精神财富。文中陈樱子老师更悄无声息地给予了无痕的帮助,唤起了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动力。
《今生没有赶赴的约会》、《诚实值一百分》、《给天使缝补翅膀》、《一朵栀子花》和《零分之约》中的老师细心观察,善解生意,用睿智、独特的教育方式为孩子排解心灵上的障碍,可见其教育艺术,让人由衷地钦佩。郑老师以笔友的身份梳理女同学青春期情感的波动,助她顺利完成学业,考上大学;李老师把全班最低分宣布为满分,让学生明白科学的求真精神和诚实做人的可贵品质;梅子老师用对一朵栀子花的真切地赞美,师生间会意的沟通,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卡尔森老师更是用最大宽容和睿智的教育手段拨乱反正。师爱无痕,它如涓涓细流,默默地润泽学生的心田……这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师爱在举手投足间,清风无言花自开,让人品之,赏之。
我很自然地想到陶行知先生的话: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改革和提高,我想不仅仅把目光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设备、评价制度等等的改革,这些当然是必要的,但越发觉得教育提升不仅是教育技术层面的事,它首先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教育,是充充分体现教育者爱心的教育,书中的老师也正是体现了晶莹纯洁的爱心,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师爱是最有营养的“鸡汤”,如一缕和煦温暖的风吹入学生心田,如一股潺潺流动的清泉轻轻洗涤学生心灵,如如最有力的强心针助学生成长。师爱就蕴藏在平常的琐事中,于细微之处见真情。没有爱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师爱是教师的一种涵养,是教育的基石,是教育的砝码,更是教育的一切。
批评的新衣
何铭千
人,总是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成长起来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跟我们打交道的都是些似懂非懂的孩子。犯错,是家常便饭。当学生犯错时,免不了教师的教育。教育学生免不了批评。
上课中,一个“惯犯”扰乱了课堂学习秩序,老师打吧,不行,那叫体罚;叫他站起来吧,也不行,那叫变相的体罚;赶他出教室吧,更不行,那叫剥夺学生的学习权利!怎么办?不批评吧,他直接影响全班学生上课;批评吧,一节课就40分钟时间,学习任务恐怕完不成,还怕伤他的自尊。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究竟该怎么办呢?
唐智勇老师的《让批评“变脸”》一文告诉我们:当学生犯了错,一味的惩罚并不能收到好的效果。文中的老师采取了别样的批评方式,反而改变了学生的缺点。看来,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研究孩子的心理,把赞扬送给他们,把尊严还给他们,鼓励他们纠正错误,摆正自己的人生航航向。这就需要老师懂得批评的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批评的艺术在于严厉与善良的圆满结合,让学生在老师的批评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合乎情理的严厉,而且是对他充满人情味儿的关切。”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①扬长避短。钱某是我班的双差生,因为学习、品德都差,感到人前抬不起头。我发现他有一个优点,那就是跑步很快。运动会到了,我推荐他参加跑步比赛。结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跟他说:“运动会上你发扬了勇于拼搏的精神,所以你取得了好成绩。如果学习上你也能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你的成绩一定会进步!老师相信一定会!”听到这话,他很是感动。果然,他开始在学习上下苦工,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②榜样的力量。瞿某作业潦草、马虎,多次批评仍不见效。一天我把他请到办公室,拿出一本字迹工整的作业递给他,用关切的语气:“把这本作业当作样子试试,我相信只要你认真写一定不比他差,试试看吧。”他不好意思的接过本子,低着头走了。半小时以后,交上了他的作业本,虽然字的结构少好,但却很端正,可以看出他的确用心在写了。我及时的表扬了他,他很高心。
③以表扬代批评。我们班的王某素来有小偷小摸的毛病。一次,他看上了同桌新买的钢笔,便不声不响的占为了己有。事后,被同学们发现了,迫于舆论的压力,他交出了钢笔,并向同桌认错。晨会课上,我大力表扬王某知错能改。他惭愧的低下了头,向全班同学保证再也不做偷鸡摸狗的事。至今,他果真再也没有“行窃”过。
④循循善诱。一次奖学金考试结束后,唐某获得了50元奖学金。吃过午饭,他的奖学金却不翼而飞。他急得团团转,跑来向我求助。经过大致的了解,我猜到了究竟是谁拿了,可是碍于她的面子,我没直接点破。中午放心班时,我让同学们把所有的门窗都关紧。然后代唐某发了一张寻物启事:“我的奖学金不见了,都怪我粗心没放好,可能是掉在哪里谁拿走了,请物归原处,谢谢!”一节体育课后,唐某兴奋地跑来告诉我,他的奖学金“回来”了。
总之,批评作为一种普遍的教育方式,具有其艺术性,在教育过程中只有适时恰当地采用批评的方法,因人而异,因事而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使批评取得最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