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教育科研信息期刊
  本栏搜索

时  间: 
选  项: 
关键字:

  

  最新推荐

2011年第二期

你上课,我评析


来源:赵市小学  于冬梅、张立萍  发表时间:2011-04-22  录入:顾亚妹  点击:166次
 

“你上课,我评析”
——教育沙龙活动剪影













负责:于冬梅、张立萍
参加:30周岁及以下青年教师
地点:三楼队室
时间:2011年4月22日

教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第二课时
赵市中心小学 张洁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自己对课文中每个人物的理解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表现出来。
2.能抓住重点的词语和句子感受小松树的骄傲,通过理解风伯伯的话,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3.能根据相应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加以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说话力。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
2.请小朋友们一起读一下课题。
3.课题读得很不错,那下面的这些词语你们能读好吗?(出示词语,分行读)
(1)哪位小朋友来做做小老师,读一下第一行?
(2)小朋友们跟着小老师齐读这一行。
二、充分诵读,巧破难点,指导朗读。
(一)、复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谁和谁呀?(贴上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图片)
你们知道大松树和小松树的家分别在哪里吗?
小松树住在——山上;大松树住在——山下 (生齐说)
(将小松树的卡片贴到山上,大松树的卡片贴到山下)
2.请小朋友们一起读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如果你就是这样的一棵小松树,你站在这么高的山上能看到什么?
请小朋友把话说完整:我看到了……
(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预设:我看到了白云;我看到了好多山;我看到了太阳……)
2.是啊,小松树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还看见了远处一座座的群山(做动作)……如果你就是小松树,看到了这么多景物,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预设:我感到很高兴;我感到很得意;我感到很神奇;我感到很了不起……)
3.小朋友说得都很有道理,小松树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象,心里就想着: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所以他非常得意。当它向山下望去的时候,看到了山下有一棵大松树。这时他又是怎么说的呢?
4.出示第二自然段中小松树对大松树说的话:
(1) 请小朋友自己读读小松树对大松树说的话,读完找一找:从哪些字或词语可以看出小松树的得意、感觉自己了不起呢?
(学生回答: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
(学生回答后加上点,并指导朗读,进行相应的评价)
A.指导读好“喂” :
① 老师用“喂”说一句话:喂,把你的铅笔借给我用一用!听到老师这样对你说话,你愿意把铅笔借给我用吗?为什么?(没有礼貌。)
② 小松树这样跟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样?(没有礼貌。)
③ 那你觉得这个 “喂”应该怎样来读呢?谁愿意来试一试?
(指名读——齐读)
B.指导读好“朋友”:
① 听老师用两种语气读一读“朋友”
② 小朋友,你们觉得应该用哪种语气来读呢?
③ 哪位小朋友来试试看呢?(指名读——齐读)
C.指导读好“多高哇” :
①小松树是说自己长得很高。它是在夸自己呢。(出示:多高哇)
②小松树在夸自己长得高的时候,还用上了感叹号。说明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非常非常高,非常得意。谁有本领把感叹号表现的语气也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D.指导读好“很远很远”:
① 哪位下朋友来读读看“很远很远”这个词呢?
(指名读——齐读)
E.指导读好“你呢”:
① 小松树说“你呢?”其实小松树就是在问:“大松树,你有我长得高吗、有我看得远吗?”
② 哪位小朋友来读读“你呢”
(指名读——齐读)
(2)你觉得这棵小松树是怎么样的一棵小松树呢?(骄傲)板书骄傲
谁能当一回骄傲的小松树呢?
(3)小朋友一起来当一当骄傲的小松树!(齐读)
5.小松树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长得高,看得远,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很得意。听了小松树的话,大松树怎么样?
出示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学生一起说:大松树没有回答。
6.大松树没有回答,他生气了吗?那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出示大松树会想:             
请小朋友先和自己的同桌讨论一下(同桌讨论)
(预设:小松树还小,不懂事,我不跟他计较。)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大松树没有去理会小松树的得意和不礼貌,他什么也没有说。
尽管大松树没有回答,但是,出示: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会说些什么呢?
2.出示第三自然段:
(1)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
(2)小朋友,你们看看风伯伯在说话时做了一个什么动作呀?(摸着)摸着加点
①平时有谁会摸你的头呢?
(预设: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长辈会摸我的头)
②他们摸你的头说明对你怎么样?
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是非常关心、爱护你们的,所以会摸着你们的头夸奖、教育你们。
③引导说话:课文中风伯伯也摸着小松树的头,说明风伯伯也——十分关心爱护小松树。
(3)小朋友再找一找,风伯伯是怎么喊小松树的?(孩子) 孩子加点
从这个称呼也可以看出风伯伯对小松树怎么样啊?十分关心和爱护。
   哪位小朋友来做一做风伯伯,来叫一叫小松树?(指名读——齐读)
(4)接下来再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风伯伯的话,读的时候找找风伯伯告诉了小松树什么呢?老师看看哪位小朋友最会读书!
读完后谁来说一说?(指名回答)
① 我们先来看看,将小松树移下来和大松树比较小松树和大松树到底谁高?(生回答:大松树长得高)
那又是高多少呢?(生回答:高多了)(加点:高多了)。
② 是啊,其实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
③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句话: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5)长得高,应该是看得远,可是为什么大松树长得高反而没有小松树看得远呢?
① 学生回答下面一句。
②(加点:托)
小朋友谁会做做“托”的动作?(学生做完动作后,教师做动作解释:“托”是从下往上的。)
如果大山爷爷没有把它托起来,它还能看那么远吗?
③ 所以说,站得高,看得远,引读:小松树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他托起来的。教师将小松树移上去。

(6)接下来,我们就要来读一读风伯伯的话。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对小松树的关心和爱护。
A请小朋友先自己练习读一读风伯伯的话。
B 谁来做风伯伯?(指名读)
C 我们大家一起来做风伯伯——齐读风伯伯的话。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小松树有没有听懂风伯伯的话呢?(生回答:听懂了)
(2)出示第四自然段:
请小朋友们读一读这一自然段,从哪里可以看出他听懂了呢?
(3)A 小朋友们,“惭愧”是什么意思呢?(“惭愧”加点)
(预设:难为情,不好意思)
B 惭愧的小松树这个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小朋友来说说看。
(预设:真不好意思,我怎么能取笑大松树呢?
是我错了,不是我比大松树高,我这么高,能看得这么远都是因为大山爷爷把我托起来了;
我要感谢大山爷爷把我托这么高,我才能看得这么远)
C 请你代表小松树对大松树道个歉好吗?
(预设:对不起,大松树……)
(4)哪位小朋友来做一做惭愧的小松树,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5)那现在我们就再来一起读读这一句话,体会一下小松树当时的惭愧。
(6)看来,小松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变成了一个既懂事又谦虚的孩子,知错就改就是一个好孩子!
板书:知错就改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1、最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故事真有趣,现在老师来请小朋友来读读这个故事。哪位小朋友来做做小松树,哪位小朋友做做风伯伯,另一位一小朋友读其余的课文。
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松和伯”,现在请小朋友读一读这两个字(学生拼读)。
2、老师呀给这两个字找了几位朋友,我们来认识认识他们!(读词语)
3、现在请小朋友找找这两个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都是木字旁,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老师看看哪位小朋友的眼睛最亮!(评价:你的眼睛真亮,你的眼睛真尖啊)
4、A接下来我们先来看看“松”字,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我们怎么来记住这个字?(左边是木字旁,右边是公园的公)
B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哪些地方呢?
C教师范写,并作强调,学生书空。
D接下来请小朋友描一个,写一个。写得好的小朋友能够得到老师的奖励哦!
写字姿势应该是怎样的?(学生读儿歌)
E展示一张不好的,让学生说说不好在哪里;
展示一张好的,你写的真棒,老师奖给你一个喜羊羊。
F老师啊再给大家一次机会,把这个字再写一遍!
5、我们再来看看“伯”字,“伯”和“松”一样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A“伯”字怎么写好它呢?老师再来看看谁的眼睛最亮,能够找出来。
B接下来就请小朋友自己将这个字描一遍,写一遍。哪位小朋友最厉害,自己就能把这个字写好了。写字姿势是?(读儿歌)
C展示一张不好的,让学生说说不好在哪里;
展示一张好的,你写的真棒,老师奖给你一个喜羊羊
D老师啊再给大家一次机会,把这个字再写一遍!
五、作业布置
1.课后,可以把这个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和你的好朋友演一演这个故事。
2.读《新补充读本》上


陶怡老师评:

《大松树和小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情节较简单。 山上和山下各有一棵松树,一大一下,一高一矮,是第一段话留给我们最直观的印象。
张老师抓住童话特点,通过教师生动语言和形象的板贴画,把学生愉快的带入童话故事的情境创设中,学生积极的充当其中的角色,能自主的读、演、说。在说的训练中,循序渐进地进行了以下两方面的训练:
一、句式说话,培养说一句话的能力。
二、想象性说话,善于抓住文本的想象空白点设计了以下说话:
1.大松树听了会想什么,为什么没有回答呢?
2.小松树为什么惭愧地低下头?他会对大松树和风伯伯说什么呢?
整堂课不仅培养了学生想象扩散性思维,而且让学生轻松地认识到人要谦虚,不能盲目地自满,看不起别人。









《三打白骨精》第二课时
赵市中心小学 徐洁
一、导入
1.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2.其中,小说最吸引人。谁能说说我国的四大名著?
《西游记》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
说起《西游记》,你的脑海中会想到什么?
3.这么多人物,(板书:人物。)必然会发生故事,有故事,就有故事的
4.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三打白骨精》,读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聊聊环境。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精彩的故事,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找找相应的环境
1.交流。出示句子。
2.自读,有什么感受。(山势险峻,令人毛骨悚然。)
3.指导朗读:读出山势险峻,令人毛骨悚然的感觉。
4.师:这样的环境,一定会有——妖怪。有妖怪,必定会发生——故事。你瞧。孙悟空刚出去为唐僧找吃的,白骨精就盯上了唐僧。
三、聊聊情节
1.说一说起因
(出示段落)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
指名读。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这就是故事的起因。
师:什么叫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试着读好这句话。
自言自语是跟自己说,你这样说都让别的妖精听见了。再试试。
师:白骨精见到了唐僧,心里头那高兴啊,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这就叫——不胜欢喜。
谁再来自言自语地说一说?读出白骨精喜悦的心情。
2.师:白骨精想:如果就这样贸贸然去抓唐僧,肯定不容易得逞,还是改头换面比较好。说时迟,那时快,白骨精开始变了,一共变了几次?(板书:三变)
对,下面请同学们到课文中找一找白骨精三变的句子。
交流。下面让我们先来看一看白骨精的第一变。
3.第一变
指名读。
出示文字:白骨精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
好好读读,这一变妙在哪儿?
①美貌
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村姑?请想象一下如何美貌,你能用些词语表达出来吗?(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 花容月貌……)
师:美丽的姑娘总能让人产生好感。可这美中藏的是什么?(险恶、歹毒……)
②特地 专程来送斋饭的,想得实在周到,更能博得好感和信任了。
点评:同学们品读真仔细。让我们好好地把白骨精的第一变读一读。
白骨精这一变并没有得逞,于是她计上心来,来了第二变。
4.第二变
生:读
师:出示文字,再好好读读,这一变妙在哪儿?
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
师:见到过八旬的老妇人吗?是怎样的?(拄着拐杖,颤颤巍巍)
师:那变成老妇人是为了——(让我们产生恻隐之心)
师:试着读一读,让我们看到一个八旬老人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
师:这哭里藏着的便是——恶,藏的是——刀。
但任你白骨精变化多端,也逃不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所以第二变也以失败告终。
5.第三变
直接引出: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
生自由读
师:变成一个怎样的老公公呢?交流。 让我们来看看原文中的描述。
出示::白发如彭祖,苍髯赛寿星,耳中鸣玉磬,眼里幌金星。手拄龙头拐,身穿鹤氅轻。数珠掐在手,口诵南无经。
师:手里掐着念珠,嘴里诵着南无经,这是谁做的?(和尚)
师:平常人都会认为他是一个信佛之人,这让唐僧认为他是——同道中人 。颇得唐僧的好感。借此,他试图让唐僧赶走孙悟空。
6.小结
师:纵观全文,白骨精一共变了三次,可谓妙不可言呀。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一变美丽村姑,二变八旬老妇,三变白发老公公,看这顺序,为什么这样变?
(一变是美人计,二变变成了找女儿的老婆婆,是苦肉计。三变变成了信佛的老公公,刺激唐僧,让他赶走孙悟空,这是——离间计。)
师:这一计接着一计,又叫——连环计。白骨精真是奸诈狡猾,诡计多端啊!所以不叫白骨妖,叫——白骨精。板书:诡计多端。
白骨精,变一次,就得打一次,变两次,打两次,变三次,就打三次。要把这里的恶——打死。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孙悟空是怎么打白骨精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相关的语句。
8.聊一聊“打”
生交流三次打的相关文字。
出示提炼出的三次打:学生读一读。
悟空说:“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
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
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
师:大家仔细看看,孙悟空的三各不相同。第一次妖精是迎面走来,没想那么多,所以就劈脸一棒。第二次老妇人矮,所以就当头一棒。第三次要置妖精于死地,所以抡起一棒。
师:你们知道金箍棒多重?
读读原文中关于金箍棒的描述:
悟空十分欢喜,拿出海藏看时,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唤做“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心中暗喜道:“想必这宝贝如人意!”一边走,一边心思口念,手颠着道:“再短细些更妙!”拿出外面,只有丈二长短,碗口粗细。
这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变化,小到绣花针,大到顶天立地。真是如人意啊!
孙悟空一次打不死白骨精,而要三次,这样写突出了什么呢?(降妖除魔的艰苦不易。)
我们从中看孙悟空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板书: 疾恶如仇
指导朗读,读出孙悟空的疾恶如仇。
9.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那唐僧是怎么做的呢?找找句子。
一责:唐僧连忙扯住悟空。 唐僧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
二责: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了下来,坐在地上,不由分说,一口气念了二十遍紧箍咒。唐僧喝道:“你为何不听劝说,把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
“胡说!哪有那么多妖精!你无心向善,有意作恶,你去吧!”
师:课文中写道,孙悟空第三次打白骨时,暗中叫来众神为他作证,所以没有提到唐僧责怪他,因为这篇课文的内容已经是编者改动过的。其实,原作中,的确存在着三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看。
三责:引用原文:
自由读读三责,你觉得课文中的唐僧是个怎样的人呢?
板书: 是非不分
10.师:看,这个故事里有三变,有三打,有三责。你读着觉得重复吗?为什么?
(三变、三打、三责的内容不一样,但又有联系。这就叫做反复叙事。写作时反复叙事,可以达到一波三折,引人入胜的效果。其实,《西游记》整本书都像这个故事,都是那么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11.当然,在这个故事中精彩的何止是故事情节,我们从中也总结出不少歇后语,你们能接出下文吗?
12.出示歇后语
白骨精遇上孙悟空——原形毕露
唐僧相信白骨精——人妖不分
白骨精送饭——假仁假义;没安好心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降妖拿怪
白骨精骗唐僧——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8.齐读歇后语。在唐僧师徒西行的路上,何止一个诡计多端、奸诈狡猾的白骨精啊,你还知道有?那么作者为什么要那么写?
(表现取经的艰辛;也突显师徒四人的决心和毅力。)
四.教师总结:
《西游记》不愧是一部佳作啊!这部作品不但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还有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令人叹为观止。作者吴承恩在书中塑造的孙悟空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更是独具特色。他上天入地,神通广大,个性独立,追求自由,更具有反抗一切权威,疾恶如仇的人格力量。最后,让我们伴随优美的乐曲,再一次去欣赏孙悟空的英姿吧!(播放影片)
五.作业设计:2.读读《西游记》中的其他故事。
1.课后请同学们把《三打白骨精》复述出来。

板书: 三打白骨精
人物 情节
白骨精 三变 诡计多端
孙悟空 三打 疾恶如仇
唐 僧 三责 是非不分


教后反思:
《三打白骨精》选自我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其实,这个故事,很多同学已通过动画片,电视、书籍等渠道,对情节已是万分熟悉了。他们对充满正义感、明辨是非的孙悟空,不分善恶的唐僧,以及诡计多端的白骨精,都已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
为了上好这一课,在备课时,我在网上找了不少的资料,也找到了窦桂梅老师上这篇课文的教学实录。开始也想试着照她的思路来上,但自己没有那样高的素养,在反复思考提炼筛选的过程中,留下了一下环节:聊起因,学白骨精的“三变”情节,学孙悟空“三打”,学唐僧“三责”。
在教学课文时,我先抓住“三变”,让学生圈圈划划、读读说说,并归白骨精的特点。接着同样让学生划出描写孙悟空“三打”的语句,让学生细细地去读,从中品读出悟空的火眼金睛、机智勇敢、坚持正义、疾恶如仇的特点。然后再找出描写唐僧言行的句子来体悟唐僧的人妖不分、是非不分。最后引导学生说说“三变”“三打”“三责”之间的联系,并告知学生这是一种习作手法叫“反复叙事”,并以分情节朗读全文来总结课文。
这样的教学设计能遵循文本(小说)的特点来导入新课;在教学中,抓住“三变”“三打”“三责”来讲,使原本篇幅较长的文章变得简单化、明了化,此外,也能够抓住关键词句来品读人物的特点,并能适时的与原著进行对读,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又对学生进行了文化熏陶。
当然,本案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由于抓住“三变”“三打”“三责”的相关句子来读,使原本完整的文章变得“四分五裂”,如果能够结合情节的推进,对人物进行品味,那么人物形象会更立体、更丰满;另外学生对文本的体悟也不够到位,老师提的问题也还可以再有力度一点,多听听学生的体悟,怎强学生的表达能力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次公开课让我受益匪浅!这所有的一切都会不断激励着我,不断打磨着我,让我更加努力,更加仔细,让我以后的课堂更精彩!






袁丽华老师评:

上周五听了两节专家指导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就徐老师的一节《三打白骨精》谈谈我的感受。《三打白骨精》选自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赞扬了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别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课文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又是学生所熟悉的故事题材,适合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进行简要的复述训练。徐老师的课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深入研读教材,把握住了小说的特点,体现一个“准”字。课一开始,徐老师就提到了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整堂课徐老师都是紧扣这三个要素展开,抓住白骨精的“三变”、孙悟空的“三打”、唐僧的“三责”,把原本散落在课文中的人物动作、外貌碎片穿起,且便于比较三次的递进和区别,真是“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真正做到了长文短教,体现了一个“简”字!再者整节课的环节过渡指向明晰,简练到位;再加上徐老师说话时语气语调干练,绝不拖泥带水,使人觉得整节课风格很明朗。
二、紧扣词句入情入境体会,体现一个“实”字。比如讲到白骨精变成一个美貌的村姑,徐老师随即出示了一张村姑的图片,问学生“说到美貌你想到什么词?”于是学生想到了“美貌如花”、“如花似玉”、“沉鱼落雁”……这是一次巧妙的内容扩充和词语训练。进而老师追问:“这美貌后隐藏的是什么”(邪恶)“请试试把美的背后却隐藏着邪恶这一感觉读出来”这两个要求就进一步将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朗读要求更是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大量引入原著中的文字和课文原文进行对比,体现了一个“宽”字。课上徐老师补充了三处《西游记》原著的相关段落,一处是对金箍棒的描写,还有一处是对白发老公公的描写,还有一处是唐僧三次责怪孙悟空的句子,这些原著文字不但丰富了课文内容还引发了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一举多得。
四、对人物的认识深入透彻,自然顺畅。在本课教学中,徐老师以情节一步步推动文章的品读深入,并不急于从主要人物孙悟空入手,而是从另一个独特的视角,通过白骨精的“三变”来引导学生体会白骨精的诡计多端,以它的坏来衬托孙悟空的正义。以情感来推动阅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展开阅读。找出孙悟空“三打”的句子,进行品读。从而突出后文所要展示的孙悟空“聪明机智”的性格特征。一褒一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样在性格上有鲜明对比的还有唐僧的“固执”与孙悟空的“执着”,可谓是在对比中突出了孙悟空的形象。
以上纯属个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赵市中心小学 周悦
一、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迁移类推能力。
3、在具体的情景中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和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在与他人的讨论交流中,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好习惯,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笔算。
三、教学难点:简便算法的书写格式。
四、教具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出示口算卡)。
4×20 8×200 12×20 14×50 13×40 34×20
指名口算,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2、用竖式计算。
20×3= 110×7= 500×6=
3、谈话:大家对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掌握的非常好,那么你们能不能运用我们学过的这些知识,来研究整十数乘两位数的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板书课题)
二 、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创设情境,审题列式
(1)谈话:今天我们到奶牛场去参观,首先由奶牛场的阿姨介绍一下基本情况(课件出示情景图)
(2)提问: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会列式吗?
25×30
2、探究25×30的计算方法
(1)口算
25×30等于多少呢?怎样来口算?
学生说,教师课件演示
25×30等于750,因为25×3=75,只要在后面加一个0。
问:为什么可以加一个0呢?
生:25×30表示25乘3个十就是75个十,75个十就750。
(2)笔算
师:我们都已经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这一题你们会用竖式计算吗?
请大家尝试用竖式计算25×30。
老师巡视时挑出一两个同学上黑板板演。
介绍简便写法:老师想介绍一种简单的列式计算方法给同学们,教师边讲边板书。
第一步列竖式:因为0乘25还得0,所以这一步可以不写,这样就先算25乘3,列竖式时可以让3和25中的5对齐,把30中的0写在后面。
第二步计算:先算25乘3得75,再在积的末尾加上0,注意乘数末尾有一个0,那么积的末尾也只能加上一个0
第三步检验:那么这样得计算正确吗?我们不妨与前面计算的结果对照一下,得数相同吗?这说明什么?
提问:比较这两种写法,你们喜欢用那种方法计算呢?为什么?
同桌两个人把这种方法互相说一说。
小结:以后在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大家要选择简便算法,既简便又不容易出错。
3、练习:做36页1题。填书上。
让学生板演并说说是怎么计算的?其中第三题乘数480末尾只有一个0,积2400的末尾什么会有两个0?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数末尾有的乘法,你能说一说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要注意什么吗?
三、巩固新知,综合运用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学习知识我们不能光学,应该还要会用,接下来请同学们利用我们学过的计算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算一算、比一比
先出示第一组的两个算式
提问:观察第一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估计一下,第2题的答案和第1题比,会怎么样呢?为什么呢?
引导生观察。
同桌互相说说怎样比较第二组,第三组的两道题。
独立计算,再比较每组两题的得数,看看与原先的想法是否一致。
总结:看来,我们刚才的估计非常正确,在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时,还可以把两个乘数中的一个乘数看做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同时引导生体验将估算与笔算结合起来,也可互相检验,增强计算能力
2估一估
让学生先看图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应该怎么样列算式,又该怎么样估算,提醒学生估算的结果要用约等于连接估算结果。
3猜一猜
出示场景图,让学生说说了解了哪些信息,要解决问题,我们必须先知道什么条件,可以根据哪一句话推算出来 ?学生独立计算后,指名汇报结果。
4找一找,标一标
让学生自己阅读题目,先观察平面图,找到方向标,确定图中的方向,再明确题目要求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评议
四、 交流体会,分享收获。
在今天学习中你又有什么收获?感觉自己表现得如何?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六、板书设计: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25×30=750(千克)
2 5
× 3 0
7 5 0
答:奶牛场一天能生产750千克牛奶。





















盛文英老师评: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是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估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让学生理解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因此周老师将重点主要放在计算方法的探究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再具体讨论;从而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这是一堂计算课,周老师不但关注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培养估算意识,还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综合整堂课的教学,我认为如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到位。
1.复习旧知,找准新知的只是生长点:周老师先让学生回忆过去学到了哪些计算知识。通过题组练习引导学生回忆口算的算法,从而将口算的算法迁移到本课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中。
2.自主探索,凸显生本课堂:具体计算时,教师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计算方法探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而对于学生多种不同的算法,只要他们讲得出理由,都加以肯定。并有抓住优生的发言,以此带动班级思维,让学生通过尝试,与优生的暗示,发现,原来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还能用简便的方法计算,从而产生学习热情。
3.优化练习,巩固为本: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周老师的练习设计能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从对计算的练习,到如何列简便竖式的专项训练,从估算的渗透,到相关解决问题的搭配训练,都体现了本课的练习目的。同时,对于练习中所出现的问题,周老师能拿出来让学生集体议一议,或纠错或加深认识,对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计算课的教学旨在扎实,周老师能充分关注到这一点,踏踏实实做好计算教学的每一步,是一次较有效的尝试。





观察物体
赵市中心小学 吴吉梅
教学要求:
1.使学生通过辨认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立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观察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2.使学生在实际的拼搭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
注意点:
1.教学过程中,教师演示摆放立体时,注意同时运用语言叙述摆放过程。比如:横着放两个小正方体,在你左边的小正方体上叠放两个小正方体。等……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可以让学生猜测一下还没有看见的面的形状,再观察验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你知道《题西林壁》这首诗吗?谁来读一读。
师:是啊大诗人苏轼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庐山看的景象各不相同,而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也不一样,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简单的立体。
二、新授:
1、出示例题
出示立体图
这三个立体都是由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4个
你会搭一搭吗?一个学生上台搭,其余学生合作搭一搭
2、从正面观察
(出示第一个立体)
师:你会从正面看吗?从正面看你看到了你个面?(3个)哪3个面?谁来摸一摸,指一指。(一名学生板演)大家一起摸一摸,指一指。
这3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如果把它画下来是什么样的,你会用小正方形摆一摆吗?请你把从正面看到的形状用小正方形摆出来。(板演、同桌摆同时进行)
交流,课件出示形状
师:第二个立体呢,你看到了哪几个面?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你能用小正方形把它摆出来吗?第三个立体呢,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你能用小正方形把它摆出来吗?
交流,课件出示形状
师:所以我们说从正面看形状相同吗?(相同)
3、从侧面观察
师:你会从侧面看吗?从侧面看你看到了你个面?(2)哪2面?谁来摸一摸,指一指。(一名学生板演)大家一起摸一摸,指一指。
这2面都是什么形状的?如果把它画下来是什么样的,你会用小正方形摆一摆吗?请你把从侧面看到的形状用小正方形摆出来。(板演、同桌摆同时进行)
交流,课件出示形状
第二、第三个立体呢,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你能用小正方形把它摆出来吗?
交流,课件出示形状
师:所以我们说从侧面看形状相同吗?(相同)
4、从上面观察
4个不同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和侧面看形状都相同,那从上面看形状也相同吗?请大家利用刚才的方法,同桌合作,拼出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板演、同桌摆同时进行)
交流,课件出示形状
师:所以我们说从侧面看形状相同吗?(不相同)
分别是什么形状?
5总结
师:三个不同的立体图形,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有时同一角度观察的形状是一样的、有时不一样,所以我们在观察的时候要做到细心、认真,看清题目要求。下面,就请小朋友细心、认真地来完成下面这一题。
三、巩固
1、想想做做1
师:大家一起把题目读一读。(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1的图)同桌两人合作摆。
师:观察一下这三个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语气慢)
一起来看看题目的要求:(多媒体出示题目的要求:从哪面看,这三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完全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
(完成练习纸2、摆一摆,看一看。)要求:用小正方形摆出你看到的形状。
学生摆好后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反馈时还要让学生观察。)
2、想想做做2
把四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成右边的样子。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哪一面看到的?你能连一连吗?
A、教师用模型摆放出立体,学生跟着老师的叙述摆放。
B、请同学们从立体的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立体,并且同桌相互说说所看见的形状。
C、交流。大屏幕展示,连线
D、如果搭成右边的样子,从正面看,和刚才看到的样子相同吗?从侧面和上面看呢?(讨论,连线)
3、想想做做3
师:刚才,我们根据摆出的一些不同物体,从同一个角度观察画出一些不同的形状。那根据一个画出的形状,你能摆出一些物体吗?
(多媒体出示要求:用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按下面的要求摆一摆。)
指名读,让学生说说用几个正方体?
①、按要求摆:(多媒体出示要求:(1)、从上面看到的是 )
学生摆,反馈时让学生用教具摆,并再观察。
②、按要求摆:(多媒体出示要求:(2)、从上面看到的是 )
学生摆,反馈时让学生用教具摆,并再观察。
把学生的不同摆法在多媒体上展示。
③、师:刚才,同学们想到了不同的摆法,真了不起。
那如果是(多媒体:(3)、从正面看到的是 )你也能想到很多种不同的摆法吗?试试看。学生独立摆。
你是怎么摆的?把你的摆法,在小组里交流。
反馈:请一些同学上来摆一摆,能摆几种就摆几种。同学们仔细观察,如有不同,你再上来摆。
四、总结延伸:
刚才,同学们想出这么多方法来拼一拼,摆一摆,真了不起。那么,如果用5个、6个、7个小正方体会摆出什么不同的物体,他们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又分别会是什么样的呢?课后去拼一拼,摆一摆。相信你会发现一个奇妙的世界。



















姚春花老师评:

《观察物体》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二年级下学期已初步学习的观察物体的各个面形状的知识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吴老师能够抓住实质,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并组织各教学环节,不搞“花架子”,在常态课堂中取得了不平常的教学效果。
一、学科间的整合。
古诗《题西林壁》引入,让学生从诗中体会蕴含着的数学知识。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以人为本,亲身实践,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在动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吴老师让学生通过摆正方体观察发现用4个正方体拼成的物体的三视图(正面、侧面、上面)之间的相互转换。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但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索能力。
三、层次分明,自主探索,体验知识与经验的形成过程。
在学习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物体时,吴老师教学层次分明,有轻有重,重点引导学生从正面观察,待学生学会观察方法后,又半放手地教学从侧面观察,而上面观察的过程全部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掌握方法。三个层次的教学,有序又能突出重点。
四、灵活使用多媒体。
本节课的课件制作得细致而且有实效,尤其是在解决学生观察的难点的时候,比如从三个方面看这样的教学难点的时候,课件的有效使用将能看到的面移下来!这样观察起来很直观醒目。并且在黑板上贴上了由学生摆出来的图形,这样进行了立体和平面之间的转化,对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很有好处。
牛津英语3b unit 7 Where
赵市中心小学 任欢
Step 1 Lead-in
T: Classe begins.
S: Stand up.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 Good morning, Mr Shen.
T: How are you, boys and girls.
S:Fine, thank you. And you?
Step 2 Presentation
歌谣
A:谈论物品
1. 先出示蛋糕,Look, what’s this?学生答:It’s a cake.
2. Yes, it’s a cake. Where’s the cake? 引导学生答:it’s in the fridge.
Very good. Read after me.
3. 教词和诗 T: Now, boys and girls, let’s say a rhyme . Read after me: where(教授单词where)
T: Now, let’s learn a new chant. Listen.(教师播放节奏,自己说歌谣)
4. 教师:“Where? Where? Where’s the cake? (教师先耸耸肩,然后指着课件上的蛋糕)
学生:Look! Look! It’s in the fridge.(老师要带着学生指着课件上的冰箱)
T: Good. Go on(边拍手边朗诵歌谣,第一遍用常速,说的时候强调句型,where’s the…? It’s in the fridge).
T: Where? Where? Where’s the cake?
S: Fridge! Fridge! It’s in the fridge.
T: Boys and girls, one more time. (加快速度)
Where? Where? Where’s the cake?
S:Where? Where? Where’s the cake. Fridge! Fridge! It’s in the fridge.
T: Now, boys ask”where, where,”. Girls, answer, fridge,fridge
T: Ok. Boys and girls. Now follow me,please. (一边说歌谣,一边做动作)
(教师拿起一本书,放在头上)
Where? Where? Where’s the book?
Head Head. It’s on the head.
(再拿起一个橡皮,放在鼻尖上)
Where? Where? Where’s the rubber?
Nose.Nose. It’s on the nose.
(把橡皮放到书里面)
Where? Where? Where’s the rubber?
Book. Book. It’s in the book.
B: 谈论人物
课件出示苏阳的爸爸
T: Look.Who’s he?
S: He’s Dad/ father?
T: Yes. He’s Su Hai and Su Yang’s Dad.
Where? Where? Where’s Dad? Listen.
T: Study! Study! He’s in the study.
Read after me. Study, study. (出示单词study. 带读正音)
Study, study. He’s in the study.
T: Where? Where? Where’s Dad?
S: Study, study, he’s in the study.
T: Follow me . (边拍手边朗诵歌谣)
C:游戏
T: Well done, boys and girls. Look, this is Su Yang and Su Hai’s Mum. Where’s she? In the study? Or in the park? Let’s play a guessing game.
把公园、动物园贴在黑板上,拿出妈妈的图片比划一下,然后,说做猜谜游戏,引导学生有节奏问。两次,
S: Where Where? Where’s mum?
S1: She’s in the park.
S: No
S1: She’s in the study.
S: No.
T: I can’t find Mum. Where’s she? Let’s watch the cartoon.
Step 3 Present the text.
a: 播放光盘
T: So where’s Mum ?
S: She’s in the kitchen.
T: Excellent. kitchen, kitchen, in the kitchen.
So Su Hai can’t find Mum. What dose she say.Let’s listen.
She says I can’t find Mum. Read after me, can’t find, can’t find, I can’t find mum.
教师出示课件
T:Now , boys and girls. Look at Bobby. what can Bobby say ? Discuss in pairs.(做手势,让学生同桌交流)
S: I can’t find Dad.
T: Yes, and? 先肯定学生的回答,然后用手势或语气,引导学生说出下句。
S: I can’t find the storybook.
T: Now, let’s read.(把这两句话读两遍)
T: Now Su Hai is in the kitchen. She needs a cake. Where’s the cake? Let’s listen.(教师播放课文录音)

T: Where’s the cake?
S: It’s in the fridge. (略为指导学生读词组in the fridge.)
T:Now, Let’s listen and and repeat.
T: Now, I’m Su Hai. Who wants to be Su Yang. And mum? (教师于学生示范表演对话)
T: Now please practice in pairs.
C: 教授课文3,4两幅图
T: Look at the pictures.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Think over and discuess in pairs
(请两组同学说一说)
T: What do they say. Let’s watch the cartoon.
看完卡通后让学生回忆文中的人物说了些什么。
学生一边听,教师一边揭示答案。当听到I don’t know 的时候
T: Read after me. I don’t know. 这句话要读出不同的语气来。
T: This time, please listen and repeat.
T: Now please act in groups of three.(引导学生表演课文)
T: Now, please 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 . Let’s read the text in pairs.
Step 3 总结提升
T: Now boys and girls. Let’s review. Please think over.
When we can’t find somebody? What can we say?
S: I can’t find…
T: When you want to know where somebody is, what can you say?
S: Where’s…
T: We can answer?
S: He’s / She’s…
T: When you want to know something is? What can you say?
S: Where’s the..
T: We can answer?
S: It’s in/ on the…
T: What else can we say?
S: Sorry, I don’t know.(每出示一句就可带学生读两遍)
Step 4 Task
T: Good job. Now boys and girls let’s read a story.
Look, Mimi and Bobby wants to go to the ….
S: Park.
T: Look, this is Mimi’s mother.
Mimi can’t find the dress. Where’s it? Look, it’s here.(教师出示一个服饰包装盒,暗示学生衣服在盒子里)
T: And at last they get ready to go.
What do they say? Please make a dialogue in groups of three.
Step 5 Assign homework
T: Now, boys and girls. Time is up. Look, this is today’s homework. Do you understand ? (课件出示家庭作业)
S: Yes.
T: Ok, class is over.
  











严怡老师评:
一、故事情境,环环相扣。
任老师在处理本节课时,通过《西游记》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情节,把整节课通过寻找白骨精的过程,有条理的处理完了所有本课需要掌握的重难点。
在导入部分,通过复习旧知:Put your … on/in your …的句型,进一步引出新知Where’s your pencil/ pen/ ruler…? It’s on/in …再由疑问句:Where’s my storybook? 引出句型:I can’t find …并同时揭示故事书的名字《西游记》,把故事情节逐步地揭示出来。
二、训练扎实,层次清晰。
任老师在进行新知的操练时,通过故事情节的层层递进,学生对句型与新单词的训练也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而进行。训练时间相当充足,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操练也非常扎实。唯一有一点小遗憾的是,操练似乎过于公式化,缺乏生活化,应多提示学生课用以前学过的打招呼,道谢等日常交际用语来使本课的句型更趋向真实化,使语境更完整。
三、单词教学,语音渗透。
在教学单词时,任老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选择一处白骨精可能在的房间,让学生感觉课堂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并且呈现新单词时,同时出示音标,并通过教师的指导拼读,让学生感知单词发音的规律,对学生在接下的更高年级的语音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四、知识总结,公式规律。
在完成所有新知的教学后,任老师通过多媒体的总结,总结复合词和句型Where’s …? He/She …在相应语境中的使用,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条理化,公式化,便于运用与拓展。但在总结时,教师可以通过呈现同类型的单词来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单词的规律,一些交际用语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学习也应该可以自己做出相应的总结,最后再由教师总结,相信效果会更好。
五、小组竞赛,气氛热烈。
在整堂课中,还有一个亮点是任老师利用孩子们的好胜心,用西游记的四个人物,把学生也分成四个组进行小组间的竞赛,因此,整堂课中学生都积极发言,乐于参与到课堂中去,使得课堂气氛极为热烈。

关闭


Copyright ©2003—2004赵小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常熟市赵市中心小学版权所有  制作维护:杨震
电话联系:0512-52381149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