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教育科研信息期刊
  本栏搜索

时  间: 
选  项: 
关键字:

  

  最新推荐

2003年第八期

家访的艺术


来源:赵市小学  张晏  发表时间:2004-02-25  录入:sxf  点击:592次
 

  家访作为连结教师与家长的纽带,作为架起学校与家长、学校与社会的桥梁,是现代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德育活动。当今社会,通讯手段先进,教师和家长保持联系的渠道很多:家长座谈会、书信联系、电话联系等等。但不管怎样,面对面的家访都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前几天我们又进行了家访活动。首先,我选择的对象是外地借读生和学习习惯差的本地生。我们走访了三位学生家庭,总的来说,家长由于客观原因(没时间),主观原因(溺爱、缺乏家教方法等),使孩子学习不够主动,成绩提高不快。短短的一个晚上,收获较大,感想颇深。在这里,谈几点浅显的看法。
  一、走进学生家庭,有时就是走近了学生的心灵。
  对于一个教育者来说,一个学生只不过是五十分之一,或是一百分之一;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百分之百。教育者只有给予每个学生百分之百的关爱,才能赢得家长百分之百的理解和支持。所以在学生家里坐一坐,聊一聊,老师的一句嘘寒问暖的话语,一个流露关切的眼神,有时胜过多少天苦口婆心的教育、训导。沟通,从心开始。心灵的距离,有时就等同于脚下的距离。家访就是教师与学生家庭的零距离接触。 走进学生家庭,就带去了学校的重视、老师的关爱,学校和家庭两个教育主体的对话和交流,汇成一股淙淙的小溪,流进学生的心田,必然激起学生心里的浪花。这时候,说了什么、听到什么都不重要了,教育的全部意义已经凸显。
  二、营造和谐的气氛,提高家访的质量。
  要使家访成功,教师除了对学生、家长心理进行必要充分的分析之外,关键是在家访中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使家长在愉悦的谈话中,转变教育观念,理解老师的苦心,领悟教育子女的方法。
  1、情绪上感动:这是家访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情绪上感动家长,才能引起大家感情上的共鸣,从而产生强大 的感召力。这主要要求教师不但自身要服装得体,精神饱满,自信自强,有礼有节,而且要备好有关资料,包括考试成绩、试卷、班级学校情况、有关家教咨情等,使家长从你有条不紊的操作中看出你的责任心,增加对你的信任。在运用材料的过程中,注意典型性,揭示学生的可爱之外和教师的可敬之处,从而增加学生的闪光点,发挥教师的人格和师德魅力,使谈话气氛达到高潮,产生心理共鸣,达到教育的效果。
  2、思想上触动:就是要击中要害,有的放矢,使做得好的家长深受鼓舞,做得一般的家长决心赶上,做得不好的家长自惭形秽。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大量的具体事例,通过对同班水平相当的学生成绩的对比,引起家长对子女成绩下降的思考;对同一班级不同一班级不同家庭环境学生品德做对比,引起家长对自己表现的反思;对同一班级同样投入程度学生成绩的对比,引起家长对子女学习方法和效率的重视。当然,作为教师要注意把握分寸,要留有余地,不可“一棒子打死”,要给一般的以激励,给后进的以鼓舞;特别在点到家长时,对事不对人,强调现象,保护家长 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3、措施上启动:就是通过教师指导家长对学生采取措施,使其改正缺点,努力学习,提高成绩,加强品德修养,这就要求教师从教育科学的角度对家长进行指导,并制定出具体可操作的措施,如学习计划等,以配合帮助家长做好工作。
  三、访后跟踪
  1、跟踪表扬激励:教师家访后,学生一定会有所触动,会发生或多或少的改变。对于他们的每一点滴的进步,教师都要及时发现,适当地进行表扬,从而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2、跟踪交流改正:随着学生思想行为的变化,教师与家长也必须能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并在及时的相互交流中制定出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改进措施,使学生能够如愿地茁壮成长。
  总之家访作为一门艺术,必须根据学生、家长的不同的心理特点,分层次进行,注意态度,注意策略,注意反馈,从而及时调整学生心态,使他们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教育下,求知、上进!

关闭


Copyright ©2003—2004赵小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常熟市赵市中心小学版权所有  制作维护:杨震
电话联系:0512-52381149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