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搜索 |
|
最新推荐 |
|
| |
 |
| 2002年第一期 | 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 |
| 来源:常熟市报慈小学 不明 发表时间:2004-01-29 录入:admin 点击:48次 | 修订版《大纲》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如何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学习的全过程?
1.自学存疑,自订目标
在学习课文之前,布置学生自主预习,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预习方式。
第一类:“基础型”——利用预习题自学法。指导学生按预习题自读课文。预习题一般包括以下三项: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不限遍数,读通为止)②运用拼音、借助字典、联系实际自学新词。(不定方法,弄懂即可)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出不懂的词、句、段。(不限多少,不耻下问)这样的预习题使学生对自学课文“有章可循”,学到预习方法,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第二类:“提高型”——利用课后习题自学法。学生在比较熟练地掌握“基础型”预习方法的基础上,能按课后“思考、练习”的要求带着问题自读。我们知道,课后的“思考、练习”往往体现了文章的思路、训练重点、难点,而且暗示了学习课文的顺序。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借助这些思考题边读边思,圈点勾画,准确领会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学生可写出一些自己不懂或想知道的问题,也可以利用工具书查找一些相关资料,这就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2.自读自悟,自求得之。
教师要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达到“新大纲”中所提出的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课堂上可通过以下环节指导学生参与语文学习实践活动:
(1)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通过不同程度的预习,总会对课文产生或多或少的问题。教师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质疑,既能对不同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摸底了解,又能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应坚持表扬为主的原则,即使学生提出一些较肤浅的问题也决不能讽刺学生,而应多启发、多鼓励,引导学生提出价值更高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将这些问题进行整理、筛选、提炼,设计精而巧的问题,引爆学生的思维。
(2)提倡个体自主学习。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在提出的目标群中选择部分目标作为学习重点,然后提供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读书。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应倡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自觉地规划、设计自己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经历过程,获得体验。在大胆放手的前提下,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发展状况,瞄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准确把握学生的学路,巧妙地渗透学法指导,特别要关心基础较差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同时自然领悟适合自己的学法并逐渐掌握,循序渐进地得到发展。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在认识、情感、思维等方面存在差异,自学能力也会有差异。面对学生个体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可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伙伴(或同桌、或前后左右、或四人学习小组),组织学生互助解疑。小组交流时,一般鼓励基础较差的学生先发表意见,使其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难度较大的再让基础较好的学生交流,对组内其他同学能有所启发。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优生带差生,组员之间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促进思维互补,是全员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保证。
(4)师生互补合作解疑。对于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可把难点分解成一个个学生解决起来比较方便的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去解答。如学习《三棵银杏树》一课时,有学生提出“秋天落光了叶子的银杏树上停着一两只鹰,作者为什么说它像一幅古画而不是现代画”这样一个问题,学生面面相觑,一时难以理解。我就将这一问题化解成如下几个问题:①古画与现代画各具有什么主要特点?②课文中描述的鹰立枝头、背衬苍穹的画面使你产生了什么样的感受?③这样的感受与哪一种画给你的感受更相近?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几幅古画和现代画让学生欣赏、对比,再让学生精读品味,想象文中描写的画面,感受到一种幽静、古朴、深远的美,而这种美正是古网所特有的,所以作者说它“像一幅古画”这样的教学,不需要教师讲全讲细,而只需巧妙点拨。不求形成统一的答案,重在培养学生读书感悟的能力。
3、自主实践,自我发展。
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光靠课堂上三十五分钟的学习实践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实践性学习的机会。
(1)根据课文类型设计。学习了故事性强的课文,可开展讲故事比赛,故事内容可按照原文也可进行大胆创新,改编情节或续说结尾;学习了短小精悍的寓言,童话,可以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学习了游记类的课文、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争当最佳小导游,,的活动;学习了古诗同,可以开展朗诵比赛等等。精彩纷呈的课文类型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根据学生个性设计。语文实践活动“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在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个性。”如学习完一首古诗后,教师可提供多种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来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不同个性。比如朗诵表演。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分级竞赛:①朗诵自己最喜欢的诗句。②朗诵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欣赏的原因。③朗诵全诗,根据诗的意境配上合适的表演,并讲述自己喜欢这首诗的原因。比如据诗作画。这一活动要求学生在准确把握诗意的基础上,根据诗句的描述,灵活独创地展开想象,给诗配画,并化诗为文。学生可以独立创作,也可以找学习伙伴共同合作。
美国教育家华特色·科勒涅斯说得好:“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是的,生活处处有语文。我们教师要教育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学习语文,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们在“大语文”的广阔天地中锻炼自己,表现自己,发展自我,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