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缺乏持久集中精神的能力。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科学设计35分钟,合理调剂听说读写,以消除学生疲劳厌倦之心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选择的自由,让学生通过观察、读书、思考有所收获后,开展集体讨论交流,能说的就说,能读的就读,能画的就画,会写的就写,会演的就演,提倡他们用个性化的方式来表达学习的结果,用不同方式的来表达学习到的信息。
一、读 在阅读教学中,有的同学可以用自己个性化的、有感情地朗读来告诉大家自己对课文信息的理解、体会和感悟。但若是单调的朗读形式则又会使学生索然无味。语文教学中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朗读形式,能不断激发学生大脑神经的兴奋,使朗读本身成为一种直接或间接的需要。如我在教学《月光曲》第9节时,有的学生就是采用朗读的方法来理解这部分内容的。第一遍采用和教师分合读(教师读现实部分,学生接读联想部分)的方法,第二遍是男、女生分读,女生读平静部分,男生读激昂部分,感受音乐特点,第三遍以问促读,问:“他好像面对着什么?”“月亮从什么地方升起来?”同桌同学以读代答,体会“大海在月光下微波粼粼”和“在风浪中波涛 汹涌”的两幅画面,同时与背诵结合起来。第四遍是孙怡同学运用配乐朗读来体现了乐曲的层次和节奏感。在徐缓的、清幽的音乐旋律同学们仿佛感受到了月亮初起,微风轻拂,微波初泛,粼粼银光,洒遍海面。音乐节奏渐强、气势增猛,同学们也似乎觉得月亮越升越高,穿梭于柔云之中,呈现出娇柔动态之美时。随着高昂激越的音乐旋律,同学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以下的画面:海面上狂风乍起,掀起狂澜的时候,雪亮的团簇的浪花扑击着岸石,呈现出雄伟壮阔、气势轩昂的景象时。透过“弱→中强→强”节奏,可以体会贝多芬对盲姑娘的感情变化经历了由“同情→激动→激烈”的过程。同时在教学中,教师播放《月光曲》的音乐,让学生切身体会音乐的旋律,感受艺术的魅力,从而达到突破难点,开掘内涵的目的。
二、画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同学喜欢用图画、图表来说明课文的意思,通过画面来体现出对文章信息的分析、判断。 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也越来越注重打破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和壁垒,淡化学科间界限,淡化知识分割,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如在教学《月光曲》一文时,就将音乐、美术引进语文课堂教学之中。理解穷兄妹俩听着琴声所产生的联想这段时,有的学生(俞俊同学)是在反复朗读原文的基础上,边听《月光曲》,边用简笔画来理解盲姑娘所感受到的乐曲的轻柔、舒缓、渐强、及高昂激越及月光的变化,这样把抽象的语言变成了形象的画面,用生动的画面来丰富课文的内容,强化想象,加深学生的理解。此时的语文课,对学生不只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三、演 “爱表现自我”是孩子天生的欲望。幼儿园的角色游戏曾让多少孩子乐不思蜀。同样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了孩子的这个天性,为他们创造各种机会,帮助孩子“尝试”各种角色活动,在角色的完成中来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从而激活语文课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由孩子自己以动作为基础的课文表演,能使他们更直接地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激活创造意识。一般情节性较强的课文可以运用这种教学形式。如在教学《将相和》一文中,有的学生就根据课文内容,再加上预习查阅的相关历史资料,想像“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的场面,经过处处自由组合四人小组的商量,同学们自导自演,兴趣浓厚,将廉颇、蔺相如、秦王、赵王的动作、神情及语言等表演得十分逼真。爱探索,喜尝试是孩子的又一特点,学生们在“角色”变换的新奇活动中,发展 了智力和创造能力,另外对自己的语言训练也起了良好作用。
四、说 教师要运用好语言文字的空白,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心灵的震撼与情感的共鸣,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含蓄。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中我是这样来设计片断的:“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反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写出来吗?”从同学们众说纷纭中,几乎全班同学都体会到了诸葛亮亮的知己知彼、神机妙算。又如教学《穷人》一文的第9-11自然段描写了桑娜将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后矛盾的心理活动。文中有5处省略号。在教学这一片断时,我们班有的同学选择的课本剧表演,而有的同学是通过想象,试着将省略号中的内容说了出来。他们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来交流自己在这一片断中学习的心得,情景很是感人。
五、写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新大纲也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的结尾言虽尽,意未尽,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续写下去,既巩固了课文所学的知识,又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如《穷人》一课,课后本身安排了续编故事这一练习,教完这一课,当学生沉浸于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要帮助别人的热心纯朴的场景中时,让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去想:1、渔夫拉开帐子,看见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他的语言、动作、表情会怎样?2、第二天,这两个孩子醒来后,发现妈妈不在身边,有什么反应?3、桑娜和她的丈夫是怎样关心这两个孩子的?4、故事的结局如何?抓住这一契机以《桑娜拉开了帐子》为题进行练笔,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拓宽了思路。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读书、思考开展集体讨论交流,让同学们在画画、演演、说说、写写和比比读读的变化中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自始至终能有滋有味地活记乐背,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自然而然地由此及彼,促进多种技能的和谐发展。要让我们的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表达来提高自己运用信息的能力,允许学生对文章的多元解读,不唯书,不唯师,敢于向教材、向教师挑战,发表自己独特见解,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不断提高其学习的创新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