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搜索 |
|
最新推荐 |
|
| |
 |
| 2002年第八期 | 学生创造力的培育 |
| 来源:赵市中心小学 蒋菊英 发表时间:2004-01-29 录入:admin 点击:150次 | 语文新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学生创造力的培育是不可忽视的。因而我们要使教育成为“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在教学中如何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呢?
一、凭借课文中的创造性因素,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可以用来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如《捞铁牛》一文讲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了起来。我在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对怀丙捞铁牛的方法进行深究,同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思维,敢于提出创见,想出更好更秒的方法。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同学们想出一个个办法。生1:我有一办法捞铁牛的船可以更大些,船舱里装石块,这样水手们搬运既方便又省时间。生2:可以在木架子的中间装上滑轮,人们只要拉滑轮一头的绳子,笨重的铁牛就会慢慢地拔起来。生3:我们可以在拖船里装一块特大的电磁铁,把铁牛吸起来。生4:我们可以用挖泥船的铲子把铁牛铲起来,装上船运回岸……多么与众不同又切实可行的办法!多么可喜的求异思维火花。这样的训练多了,学生的创造力一定会大大提高。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
1、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充满活力,充满乐趣。教学不应千篇一律,更不能模式化,对不同的课文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如画面感强的课文可以读读,画画。诗歌可以读读,背背,唱唱。童话或情节曲折的故事可以读读,演演。学生在画、唱、演中,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的体会,而且能发展语言,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教学《苦柚》一课时,我请同学们上台表演,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创造性地改变了“台词”(原文原句),还配上了适当的表情和动作。如夸柚子一段,学生的台词是:好大好甜的柚子!小姐、先生,快来买。尝一尝吧,不甜不要你的钱。一个小小的动作或一点小小的改动,无不显露出学生的创造力。
2、语文教学应当重视探究、发现的环节。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法”,美国芝加哥大学 教授施瓦布的“探究式学习”,值得我们重视。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独立思考的环节,另一方面要重视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启发,在讨论中加深理解,从别人的思路中得到启示。如教《伟大的友谊》一文时,我引导学生讨论,居然《资本论》最后两卷是恩格斯整理出版的,而且花了十年光景,为什么不署上恩格斯的名字呢?通过讨论学生对他们友谊的伟大有了更深的理解。学生的探究、发现、合作、讨论,使课堂上处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
3、语文教学还应当重视激发学生展开想象、联想和幻想。对留有想象空间的课文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如读了《凡卡》,让学生说说假如爷爷收到了信……学完《穷人》,引导学生续编《穷人》等。
三、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增加学生创造性学习与实践的机会。
语文新大纲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增加学生创造性学习与实践的机会。如指导学生调查“人与环境”的问题,先组成调查小组,再制定调查计划,然后按计划进行调查,最后展示调查结果,学生有的用调查报告、办小报、画图画等方式,展示他们的调查结果;有的还写表扬信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好人好事;有的写建议书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学生在实践中既提高了语文能力,又能增长才干,还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和主人翁的责任感。同时,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的创造机会增加了,创造能力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发展。
总之,我认为语文工作者都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确立学生主体发展意识,不断拓宽学生自主发展的天地,营造学生广阔多样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主动参与,自主发展。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颗聪慧的心灵,都能善于发现问题,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意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会被激活,创造性思维一定会得到发展,创造力一定会培育起来。 | ---刊登于常熟高专学报 |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