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要从尊重学生的这种精神需要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的任务在于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主动探索知识,鼓励他们发展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实现个性的自主发展。下面就结合我在英语教学中的体会,谈谈我的看法:
一、发挥主体作用,奠定探究基础
上课,是儿童和老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相互关系来决定的。这种关系就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和谐的合作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课堂情况和教学内容等种种矛盾的解决,最佳的教学效果,出人意料的教学创造均来自于师生共同创造的和谐的课堂气氛。要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和批判精神的学习者,必须通过创设一种能够对学生已有的心理能力提出挑战的教学环境来完成。那么,如何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呢?
1、注重情感效应。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学生接受信息的阀门,积极的情感因素是学生认识活动的“能源”和“发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形成师生融洽、相互沟通和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教师视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视学生的发展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尊重学生的人格,肯定他们的价值,承认他们的差异,相信他们的智慧潜力,帮助他们发展思维、发展个性,因材施教。
2、顺应向师心理。学生都有向师性,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无数优秀教师的经验证明:教师真诚热爱学生的情感,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赞美的手势,都会使学生学生有被注视和被关心之感,体会到教师是真诚的、可信赖的,继而把自己纯洁无暇的爱迁移到所学的学科知识上,这就是“爱乌及屋”的情感效应。
3、体验到成功喜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抑制自我中心意识,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学习面前人人平等,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争得学习成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争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对难度不同的知识目标,要分层次设计问题,分层次让学生参与,既让学习好的学生充分表现自己,又要照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自尊心,使每位学生都能高兴地站起来,体面地坐下去。多用Wonderful! Great! Right! Try again.等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从而激发他们乐学的情感。
学生处在一个没有压抑的环境下,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他们会大胆质疑,大胆设想,充分发表意见,道出自己的独特的见解,会主动动脑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就为学生的探究思维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坚持情境教学,激发探究灵感
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求成欲和创新欲,让学生大胆、主动、积极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善于创设情境,情境 教学能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它能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形象化和情境化,促进学生理解、记忆和掌握所学的英语知识,并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在信息交流中激发创新灵感。在平时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
1、演演,即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表演。儿童喜欢扮演角色,喜欢表现自己,认为表演可以赢得别人的赞扬,当表现欲得到满足时会更加努力地学习英语,并且乐此不疲。如在第四册中有关购物、问路、生日晚会等,其内容和形式都十分贴近生活,教师可创设情境让学生表演。还可以围绕教学内容给定句子,让学生围绕句子创设境景编对话。或给定情境让学生自编自演。如给出两个所学的句子:"Thank you","That's all right",学生兴趣很高,围绕句子创设了问路,找人、买文具等情景。
2、唱唱,即歌曲演唱。运用唱歌的表演形式,陈设音乐情境,借助音乐旋律,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第一册"Unit 11 Colours"时教唱“Colour Songs”可以加深学生的颜色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完人体器官名称后教他们唱"Head ,Shoulders,knees and Toes",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单词的认识。优美的曲调配合相应的动作,学生饶有兴趣,不但帮助理解课文内容,也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3、画画,即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课堂素描。用绘画形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借助画的直观形象感染学生,使学生不但理解单词和句型,而且得到美的享受。如在学完颜色的单词后,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绘画练习:红色的桌子上放着绿色的苹果,黄色的香蕉,橙色的橘子。同学们能根据所学单词,很快画出,兴致很高。
4、讲讲,即讲故事。如学习了“Tom's Family”后,可让学生带来自家的照片讲讲他们的家庭,在讲的过程中本课的重点句型得到操练,复习了称呼、职业等名词。结果,一节课下来,全班四十多位学生,每人都获得了训练的机会。最多的可达到十多句。教学实践证明,无论是依据画面创设情景,还是用语言创设情境,都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鼓励质疑猜测,培养探究意识
一个科学家发现知识和成果的过程基本上是一个凭借直觉提出各种猜测进行实践验证、揭示知识规律的过程。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发表不同观点和独立见解,允许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使学生不仅获取语言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在学了一些交通工具后,我让学生把它们归类,bike bus car jeep, 有学生马上提 出了"bike"应不属同一类。"为什么?" 因为其余都是机动车,而"bike"是非机动车。 我在跟他讲明原因后,还是大大地表扬了他一番,表扬他善于动脑质疑。
这样教学,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当然。有时候猜想难免会有错,但我总是积极发掘错误猜想后面隐藏的正确,进行表扬,保护学生大胆猜想的积极性和自信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实验证明,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才能主动地参与学习,积极地进行探索,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想学、乐学,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