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教育科研信息期刊
  本栏搜索

时  间: 
选  项: 
关键字:

  

  最新推荐

2003年第一期

要重视教学中的心理效应(一、罗森塔尔效应)


来源:教育期刊    发表时间:2004-01-29  录入:admin  点击:160次
 

  所谓罗森塔尔效应是指导由于教师的期待和热爱而产生的影响。
  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美国的一所小学,从一到六年级各选三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作了一番“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以赞赏的口吻,将“最佳发展前途者”名单悄悄交给校长和有关教师,并一再叮嘱:千万保密,否则会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八个月后进行复试,奇迹出现了,名单上的学生,个个成绩进步快,情绪活泼开朗,求知欲旺盛,与老师感情特别深厚。为什么?
  因为心理学家通过“权威性谎言”暗示教师,坚定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信心,激发了教师独特的深情,教师掩饰不住的深情通过眼神、笑貌、嗓音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使这些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一股幸福、欢乐、奋发的激流在孩子们的心中荡漾!
  罗森塔尔本人认为,产生这种效应有四个社会教育心理机制:⑴气氛,即对他人高度的期望而产生了一种温暖的、关心的、情感上的支持所造成的良好气氛;⑵反馈,即教师对他所寄予期望的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赞扬;⑶输入,即教师向学生表明对他们抱有高度的期望,教师指导他们学习,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有启发性的回答,并提供极有帮助的知识材料;⑷鼓励,即罗森塔尔所指出的,对学生的输出,对他们作出的反应,给予年代挚的鼓励。
  罗森塔尔效应给当前的教育以很大的启示。在现行教育中,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虽已列入教育学的典章,但这种信念并没有在每大体上教育者的头脑里扎下根。在有些教师的眼中,可造之才总是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甚至只是少数几个尖子;而那些成绩平平的学生只能“广种薄收”,至于成绩不佳的差生那更是“朽木不可雕也”。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偏见。这种偏见不仅影响了教师的工作情绪,而且也人为地造成了“幸运儿”和“不幸儿”。
  同时还要指出的是,学校教育中产生的罗森塔尔效应并不是一件好事,它是建立在一些“不幸儿”之上的。因此,我们不宜提倡这咱人为而成的效应。但是罗森塔尔效应的激励作用,我们必须记取,并付之实施。
  顺便说一句,罗森塔尔效应有着另一个有趣的名称:皮格马利翁效应。(待续)

关闭


Copyright ©2003—2004赵小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常熟市赵市中心小学版权所有  制作维护:杨震
电话联系:0512-52381149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