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搜索 |
|
最新推荐 |
|
| |
 |
| 2003年第二期 | “笨鸟先飞”——试谈情商转化问题生 |
| 来源:赵市中心小学 张咏艳 发表时间:2004-02-04 录入:admin 点击:178次 |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各方压力增强,另外加上一些家庭矛盾,便出现了教育界诸如“后进生”、“问题生”等等称谓的一只只生理或心理上的“笨鸟”。他们或者孤僻、厌学;或者冷漠、偏执;又或者抑郁、悲观……成功为他们设置了种种障碍。这些“笨鸟”如何能飞起来呢?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在他们成长、成功过程中,如果说智商是一个成功指数,那么情商就是转变他们命运所不可缺少的首要因素。
一、迫在眉睫的情商教育
续美国心理学家彼得·梅耶教授于1990年最早提出情商(Emotional Quotient)后, 国内便开始了对情商的探讨。《教育心理学》把情商称作是人的一种心灵力量,一种为人的涵养,人的性格的因素。1995年,美国心理学家格尔曼又把情商完善为五个方面的能力: 1、认识自己情绪的能力 ; 2、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3、以自己情绪激励自己行为的能力; 4、认知他人情绪的能力 ;5、与别人友好相处的能力 。
再来看看我们的“笨鸟”。他们思想上不求上进,品德水平较低,行为习惯较差,学习不努力,学习成绩不佳;他们不能够充分认识自己,不善于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更不懂得如何发展广泛的积极的兴趣爱好;在遭遇挫折时,他们无法帮助自己走出情感低潮,以至于不能重新出发;他们缺乏与他人顺利沟通的能力;更谈不上良好的待人接物和社交、管理、领导等等能力。他们有较多的缺点和问题,往往给教师的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有调查得出:人的智商是呈正态分布的。也就是说,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是可以忽略的,个体差异显著的恰恰是情商。由此可见,这些“笨鸟”们差的是他们的情商,而非智商。
目前,在对儿童进行素质教育过程中,《新课程标准》也体现了情商的重要性。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在传授科学知识与方法的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兴趣、爱好和意志等情商。
专家又指出:情商应从小培养。综上所述,在教育学生,尤其是那些“笨鸟”,关注他们情商的成长就显得刻不容缓了。
二、学校的情商培养
我们学校自设立《学生自主活动中的心理辅导的研究》课题后,便组织全体教师参与跟踪辅导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到如今,这已经成为学校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已有上百名学生由此受益。
结合学校的活动,我通过自身的实践,主要把情商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展开教育:
1、自身疗法
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也是高情感时代,我们教师自身首先不能成为一个情感的“问题生”。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教师可以对照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自身的情商提升:
(1)了解自己, 不断充实自己学科的知识 ,热爱自己的工作
(2)具备正直的人品、真善美的价值观念。有幽默感、有耐心、有热情 、有灵活性,宽宏大量,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
(3)面对各种挑战的成功或失败进行自我激励。失败时,敢于直面挫折,保持自信、乐观与豁达
(4)理解、热爱、尊重同学,乐于帮助同学,了解并分享他们的各种兴趣,一视同仁,认真聆听他们的话
(5)善于管理班级与授课,能用不同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不留太多作业 ,不惩罚学生 ,经常组织有趣的校内外活动 ,使每个学生在各个教学活动中,永远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
教师也是凡人,也不免有情绪的问题,而教师的身后却有着成千上万只眼睛,所以教师必须学会情商的自身疗法,并且做到对自身情感的提升持续不断的直至终止工作。
2、语教疗法
同学的在校时间长,学校是对他们进行情商培养的最有利场所。而在学校的各科中,语文学科所含有的人文精神最深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自己教学活动中的情商色彩。
(1)气氛烘托
小学阶段的同学,首先要认知自我情绪。在我们的教科书中,有不少文章都涉及到情感。当每堂课一开始,教师就以饱满的精神渲染开气氛,根据不同课文中的不同情感要求创设一种情境,引起问题同学的情感共鸣,从而在良好的气氛中对他们展开情商“治疗”。
教师幽默的语言,夸张的动作,电教手段的运用都是很好的气氛烘托方法。另外,邀请这些问题同学参与一些配合必不可少:谈谈你的感受、请你把这种感情读出来……这些都能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他们有表现欲了,参与进跟教师文本的对话了,情商的渗透自然容易被“吸收”。
(2)爱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强调要爱同学。问题同学有问题的内心,常常也渴望着被爱被重视,只不过他们习惯了自己潜意识中的自己的身份或处境,也不愿意主动去改变。改变他们,只有通过教师成倍的情感投入,来融化他们心中的冰山。而这对于转化问题生来说,只是第一步。我还强调更重要的是对他们进行爱的培养。《他是我的朋友》、《燕子》、《养花》等文章主题都是在表达作者对朋友、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类似文章时,不失时机地引导问题生: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只不过我们以前没有发现,请你们下课后回去找一找美,下回告诉老师和同学,好吗?通过对美地寻找,打开他们热爱亲人朋友、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心灵。
(3)挫折教育
《田忌赛马》讲述战国时期,齐威王与田忌两次赛马的事。课堂上,我特地创造契机请同学讨论:当田忌初赛失败后,如何能再赛取胜?大家总结出:主要因为田忌手下有一位孙膑。他没有因为一次失败而丧气,而是通过仔细观察和开动脑筋最后转败为胜。这时再告诉大家:人生的道路不会总是平坦笔直的,遇上失败是正常的,关键是当自己摔倒后是像田忌一样“垂头丧气”,还是自己爬起来……
(4)学习做人
人是社会的人,每个缺少朋友的人,或多或少的存在心理上的问题。帮助那些问题同学广交朋友,学会体谅、帮助他人,走出自我为中心的狭隘心理,遇事与人交流、发泄,从而加强心理承受能力。这一点,我主要在语文习作教学中展开。通过朗读与学生有关的为人处世问题,帮助他们从事例中吸取教训,获得经验,掌握窍门……另外,写作是一种与人交流工具。问题同学往往在自己的习作中不经意间透露出自己的内心世界,而教师便可以利用这一中介进入他们的内心,续而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
同时,校内设立心理咨询站点、信箱,快速地帮助解决学生的难言之隐,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进而再把一些同学中存在的典型案例进行整理后作为晨会、周会的活动内容,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亦或辅助教育的功效。
当他们掌握了技巧、宣泄了情感、心中充满了爱而且又足够坚强时,他们心中的伤口自然会慢慢“愈合”。总之,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喻情商“治疗”于教学工作中。
3、音乐疗法
贝多芬曾说过:“音乐能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有更高的启示。”可见,人们不但可以从音乐中获得心灵的升华,还可以从中汲取人生的力量和慰藉。
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经历的事又较少,性格特征还没有完全成熟,因而情绪波动也就相应大些。这时候,需要一种能够引导他们妥善调节自己的情绪进而正确前进的力量,而音乐无疑是位好老师、好朋友。当同学情绪低弱、痛苦时,我给他们介绍贝多芬的生平,以贝多芬的那句名言“我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来勉励大家, 并请他们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当同学情绪冲动、偏激时,我给他们播放《致爱丽丝》,让舒缓的韵律带领他们走出危险地区;当同学情绪沮丧、孤独时,我让他们听一听《四小天鹅》舞曲,让沉闷的气氛活跃起来……
久而久之,不用我点拨,同学情绪不佳时,他们便学会自己用音乐引导自己的情绪。我把这种方法称之为音乐疗法。
4、香熏疗法
现在我国美容有种时髦的疗法——香熏疗法。它是指在美容的过程中,利用一些从植物中提炼出来的芳香精油,快速全面的渗入人体内,增强免疫力,促进细胞再生。
在这里,我们主要强调以有针对性活动式的“芳香精油”,对同学实施自身情绪激励自己的行为、认知他人的情绪、与别人友好相处等能力地“治疗”,最终达到系统“渗入”到他们的内心,提高心理问题的“免疫力”,促进“健康细胞”再生。
针对同学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存在的种种问题,学校组织部分同学进行自然营地的三日军事活动。为娇贵的同学设立了生活自理体验活动;为脆弱的同学设立了“勇敢者之路”营地军体活动;为不善于合作的同学设立了野餐配合竞赛;为抑郁内向的同学设立了亲近自然活动……活动是同学神经和情绪系统中最佳的均衡剂,对各种心理问题尤其有效。三天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对他们的影响将是终身的。
问题同学从理解他人处境,到作出积极的行为,其间有一个复杂的转化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在反复活动中巩固,从而形成比较稳固的行为。因而各种活动必须不是形式主义的“走过场”,正如“香熏美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样,应当长期贯彻下去。
四、家庭中的情商
与智商相比,情商遗传成分要少得多。这对于广大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来说,是一次很好可以采取科学的措施来弥补不足的机会。
但专家还指出:一个人的情商发展,4~7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龄段,在这个阶段借助有效的方法、制定个性化的情商开发计划将有助于防止“潜能递减规律”,充分发挥天赋潜能。因为学龄前儿童正处于大脑迅速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潜意识学习的最佳时期和性格陶冶的最重要时期。
虽然同学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在学校,但对教育而言,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国家制定的进程表,而是给他们每人一份他们自己的进程表。这就需要我们的家长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尽可能早地培养孩子情商中某一些能力,滚好一个健康而不残缺的“雪球”,为学校的后期教育奠定基础。
对于具体的培养方法上,我们的家长们可以参看以下一个实验:心理学家米切尔曾经设计过一个实验来分析情感对今后成功的影响。实验人员对4岁的孩子说,你现在可以马上得到一颗糖,但是你如果等我外出办事回来,就可以得到两颗糖。说罢便离开了,20分钟后回来兑现承诺。观察发现,A组孩子在实验人员出门的一刹那就抓取并享用了一颗糖;B组孩子为抵制诱惑,一直等到实验人员回来得到两颗糖的回报。然后实验人员对A、B两组的孩子进行追踪研究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在12-14年后,B组孩子表现出较强的社会竞争性、较高的自信心、能较好地应付生活中的挫折;A组孩子有1/3的人缺乏上述品质,而且有较多的人出现心理问题。这项追踪研究得出结论——情商能力是个人获得成功的一大要素。
有句歌词唱得好:“爸爸妈妈要明白,太宝贝,不是爱……”,适当的磨练可以减少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但愿情商教育能从教师、学校延伸到家庭、社会;更希望我们的“笨鸟”们能飞起来,先飞到成功的站点。 |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