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教育科研信息期刊
  本栏搜索

时  间: 
选  项: 
关键字:

  

  最新推荐

2003年第二期

要重视教学中的心理效应(二、首因效应)


来源:教育期刊    发表时间:2004-02-04  录入:admin  点击:134次
 

  所谓首因效应是指由初次见面时所形成的对一个人的印象。
  社会心理学家洛钦斯在1957年用两段杜撰的文字材料给被试看,然后让被试回答问题。结果表明,“首因效应”在感知和记忆中非常明显。这种“先入为主”的现象,在教学中也甚为显著。
  例如,教师给学生教一个“纸”字,由于忽略了强调纸字的下面没有一点,学生在识记时和“抵、底、低”等字相联系,在写纸字的时候多添了一点。这个点由于一开始就和“纸”字联系在一起保存于记忆中,形成了牢固的联系,以后纠正起来很不容易。可见,首因效应之大,第一印象之顽固。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重视这种首次感知的重大作用。正如十九世纪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斯所说的那样:“保持和重视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在有关的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时的注意和兴趣的强度。在第一次生动鲜明的经验之后,被烫伤了的儿童避火,挨了打的狗见了鞭子就逃”。
  在教学中,除了这种首次感知的“黄金位置”外,还有一种黄金位置:在教师每次教学的材料中,最初讲授的材料,学生记得较好,最后的材料次之,中间的最差。这是因为,在识记同一教学材料时,前面部分对后面部分有干扰作用(前摄抑制),后面部分对前面部分有干扰作用(后摄抑制),而中间部分由于同时受到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影响,就更容易遗忘。心理学家波斯特曼用实验证明:中间项目遗忘率是首尾两端的3倍。另一原因可能是,最初听教师上课注意力比较集中,而到蹭项目时出现了分心状态,最后注意力又得到了回复。有人把它称为马鞍型注意力颁规律。因此,教师切不可把课的起始看得太简单、太随便,要用好这段教学的“黄金位置”。
  要很好地发挥这段黄金位置的作用,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在向学生输出新信息时,要善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目的和任务,把概念讲清楚,突出重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使所输出的信息第一次就给学生以强烈的剌激。
  2、教师在上课一开始时,就应该做到材料生动、鲜明、准确,语言幽默风趣,使学生留下深刻的最初印象。
  3、要注意先前的材料与这次材料的性质,也要注意这次材料的最初和后面的材料的性质,不要让它们相互干扰,也就是说,要克服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干扰。克服的办法,可以是彻底弄懂先前的材料,或使最初与后面的材料性质不同,这样也会增强首因效应的强度。
  不过,首因效应,有时并不具有积极意义。例如《朝三暮四》寓言中所讲的故事。教学的材料安排上也是如此。最初材料越生动,学生的首次印象越深刻,那么对后面材料的学习干扰就越大,因此,就整节课而言并不见得效果最好。可见,派生首因效应的第一印象,教师要灵活安排,深思远虑。否则,要想取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整体效果是不可能的。(待续)

关闭


Copyright ©2003—2004赵小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常熟市赵市中心小学版权所有  制作维护:杨震
电话联系:0512-52381149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