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教育科研信息期刊
  本栏搜索

时  间: 
选  项: 
关键字:

  

  最新推荐

2003年第三期

家访随笔


来源:赵市中心小学  陈亚  发表时间:2004-02-04  录入:admin  点击:902次
 

  家访是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本月学校组织的家访活动中,我们走访了几位学生,了解了一些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也感觉到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给孩子一点时间
  由于经济的发展,在本镇,学生的父母一般都比较忙,常常需要加夜班,没有时间管孩子,更别说是关心孩子的学习,有的孩子别说和父母交谈学习的情况,平时就连见到父母都很困难。我们在家访过程中,也碰到几位家长不在家,一般都要加班到九点多,等到父母加班回来,孩子已经睡了,有空时也只是随口问一声“作业有没有做好了”。孩子在家一般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只能管好孩子的生活,对于学习也无能为力,有的孩子对于父母还有一些畏惧,但是爷爷奶奶根本管不了他。这在一方面助长了孩子“撒谎、和家长打马虎眼、拖拉甚至不做作业”等的不好行为。有些家长总是抱怨自己的子女学习成绩不好,殊不知这和家长对孩子的关心程度有关。给孩子一点时间,和孩子多做作交流,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学习的重视,体会到父母的用心良苦。这对于他的学习,无疑是一种极好的鞭策。
  2.有意识地让孩子吃点“苦头”。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无论是学习、娱乐、还是衣食住行的条件,都是父母辈无法比拟的。可是,正因为得到的过于容易,孩子也就觉得没什么稀奇,不懂得珍惜。家长为孩子买来可口食物和漂亮衣服,孩子却随意丢弃,甚至随意糟蹋。
  在本次家访中,有一个学生顾某,在家由于家长的溺爱,在短短十几天的时间内花掉了近两百块钱,真是“不赚钱不知赚钱苦”。
  家长应有让孩子吃点苦的意识,多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对孩子的要求也不能有求必应,有时也得让他们尝尝“被拒绝”的滋味儿。
  很多人责备现在的孩子生在福中不知福,殊不知孩子们对幸福的错误理解,往往是父母错误的教育观念和不恰当的教育方法造成的,父母们辛苦地为孩子编织着“幸福生活”,而孩子却唯有享用。其实,不给孩子一定的磨难与痛苦,孩子们怎懂得幸福的涵义,怎懂得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

关闭


Copyright ©2003—2004赵小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常熟市赵市中心小学版权所有  制作维护:杨震
电话联系:0512-52381149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