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教育科研信息期刊
  本栏搜索

时  间: 
选  项: 
关键字:

  

  最新推荐

2003年第三期

挖掘孩子的闪光点


来源:赵市中心小学  任丽亚  发表时间:2004-02-04  录入:admin  点击:529次
 

  4月10日是学校安排的家访日,吃过晚饭,趁着下雨的间隙,我和陈建锋老师走访了于晓佳、瞿淳、金宇三位同学的家。这次家访,给我感受较深的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日渐重视
  这次家访的同学中除了瞿淳成绩稍好外,另外两位成绩不太理想,尤其金宇语文、数学成绩经常挂“灯笼”,因为他平常总是拖拉作业,回家作业也常有遗漏。以前跟他家长谈过,好了几天又是老样子了。我想这次家访再跟他父母谈一谈,希望他们能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家庭作业。来到金宇家,他妈妈告诉我们,最近厂里不太忙,没有加夜班,这几天她一直在督促金宇写回家作业,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她也很担忧,希望孩子早日改掉坏习惯,使成绩有所提高。在于晓佳、瞿淳家,家长首先询问的是孩子的学习情况:上课是否认真?作业做得怎样?成绩如何?于晓佳的父亲说,他平时除非有事不在家,一般都会抽时间去翻看孩子的家庭作业,检查书写是否工整,计算是否有错。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寄予了很高的希望,他们对孩子的学习也越来越重视。
  二、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
  在学校里,老师一般都比较青睐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因为他们身上有不少“闪光点”。而那些平常表现欠佳的、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学校里,几乎看不到他们的“闪光点”,因而他们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也许,他们的积极性就在许多次的批评声中降下来,他们所做的只是“原地踏步”,或是“向后退”。这次家访,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些孩子,发现他们身上同样有不少“闪光点”。那天,于晓佳的父亲告诉我们,于晓佳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帮大人烧晚饭,在奶奶生病的那些天里,晚饭都是于晓佳喂给她吃的。多孝顺的孩子啊!当我和陈老师快要结束对瞿淳的家访时,金宇走了进来(他和瞿淳一个村的),我笑着问他:“是来邀请我们的吗?”他恭恭敬敬地站在那里,用普通话回答:“是的。”那一本正经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据金宇的妈妈说,有时早饭是金宇自己在煤气灶上烧的。看不出他倒也懂得体贴父母了。
  这次家访,拉近了学校、家庭间的距离,促进了教师、家长间的沟通、交流,让我看到了学生身上的另一面。我想:只要我们教师与家长相互配合,共同努力,那么教育这朵奇葩一定能结出丰硕的成果!

关闭


Copyright ©2003—2004赵小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常熟市赵市中心小学版权所有  制作维护:杨震
电话联系:0512-52381149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