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改在线 > 新课程标准

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实验稿)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 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分目标

  (一) 科学探究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 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 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 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 信权威。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 乐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三) 科学知识

  1.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 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 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
  3.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 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
  4.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地球、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 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惟一家园的道理。

  三、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

  上述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勾画了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大致轮廓。为了使 总目标能够落实到科学课程的教学组织、教材编写、教师培训及课程资源配置之中, 《标准》将总目标 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三个领域进行分解,提出了分目标,但这绝不 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各分目标的达成是单独进行的。好的教学活动,往往能达到多个教学目 标。因此,在实践中,各分目标必须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加以把握。

二、基本理念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 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 多样性和灵活性。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 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 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 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 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 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 ,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 ,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 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应选择贴近儿童生 活的、符合现代科 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和有利于为他们的人生建造知识大厦永久基础最必需的内容。这些内容需加强科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强调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的整合。
  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 织、作业与练习、 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 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 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 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 他们的学习经历。
  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 的结果,更要关注 他们学习的过程。评价指标应该是多元的,要包括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评价方法应该是多 样的;评价主体则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

三、设计思路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叙述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叙述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和三个分目标: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 学知识,以及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第三部分为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描述科学探究、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五个方面的内容标准及活动建议。第四 部分为实施建议,由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建议、教师队 伍建设建议、关于科学教学设备和教室的配置等六个部分组成。第五部分为附录,含具体目标中行为动词的定义、教学活动的类型与设计、案例三个部分。
  内容标准是《标准》的核心部分,它是总目标和分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本《标准》把三个领域(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内容分成五个方面(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展开。每一方面开头用一段文字说明该 部分教学内容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实施要点,然后用框图给出各层次教学内容以 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具体内容标准展开的逻辑线索,便于读者从总体上认识与把握 。
  本《标准》将3~6年级的科学课程作为整个基础教育科学课程的一个相对完整的阶段,具体内容标准所表述的是6年级结束时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的程度,不再划分年级或年段,这样可以给教材编写者和教师以更大的创造空间。
  考虑到科学探究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达成需要较长的时间,并应伴随着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因此在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中,对它们作了有机的结合。
每一条具体内容标准不一定代表一个课题,也不一定占用一个课时。一个好的教学活动可以同时达到多个目标,如学生在以"土壤"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中,可以同时习得有关土壤的性 质、土壤和动植物生长、生活的关系等知识以及相关的探究方法,形成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标准》中的"活动建议"仅仅作为理解具体内容标准、设计教材和教案时的参考,并不是 硬性规定。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或重新设计。

1、2、345678


Copyright ©2003赵小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常熟市赵市中心小学版权所有
电话联系:0512-52381149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