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4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 课改在线 > 新课程标准

全日制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四)艺术与科学

艺术与科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两翼。在人类的历史发展长河中,许多科学发明都从艺术的灵感和想像中受益,而历代艺术又从当时的科技发明和生产力发展中得到支持和启发。在艺术教育中,学生通过艺术与科学的联系和比较,可以提高想像能力,达到感性和理性的平衡,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a-b-c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第一学段

1-4-1

 

1-4-2

 

 

1-4-3

对与艺术有关的科学现象和简单技术有所了解,产生好奇心。

 

 

初步感受和了解常见科技产品中蕴涵的艺术要素。

 

 

知道艺术手段和科技手段的结合,可以创造出更美的形式。

· 学生描述观看节日焰火、彩灯、霓虹灯、动画片、油画、国画、陶瓷,以及听赏打击乐器、钢琴、二胡、笛子、电声乐器演奏时的感受,引发对制作材料、制作过程的好奇和追问(主要是从学生的记忆和体验中进行引发。教师也可根据本地的资源,选择恰当的内容)。

· 在以生活为主题的艺术活动中,发现常见电器产品的造型美,如感受学习用具、玩具、广告、喷泉等的形状、色彩和声音(可用游戏活动、绘画、儿歌、猜谜、形体动作、模拟等形式表现上述物品,寻找其中的艺术要素,体验这些产品的美)。

· 比较嗓子唱出的歌声与扩音器扩大后的歌声的区别;区别和比较自然景色与摄像镜头中的景色;尝试用某些媒材制作简单的道具,配合身体动作、声音、绘画等形式表现身边的自然变化(如表现水的液态、固态、气态的变化)。

第二学段

2-4-1

 

2-4-2

 

2-4-3

了解科学技术对艺术技艺发展的影响。

 

 

初步了解艺术想像和审美要求对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

 

尝试艺术手段和科技手段的简单结合,对所学所知的科学内容进行创造性表现。

· 学生自己收集材料,说明纸的发明、摄影技术出现、电子媒体出现后艺术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并通过实际创作验证(如比较用油彩在纸上作画与用带色矿物质在不平的墙面上作画的不同),认识科学技术影响着艺术的发展。

· 引导学生讨论古代和现代人有哪些艺术想像激发了科学探索,如人们对飞行的想像和需 要促进了飞机的出现;对天堂的想像促进了火箭和飞船的研制;艺术想像对服装设计、汽车 造型、建筑造型、舞台设计、电子技术产生的影响等。

· 观看显微镜和放大镜中的世界、摄像镜头捕捉到的动物瞬间姿态,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并根据想像进行艺术创造。

第三学段 3-4-1

 

3-4-2

 

3-4-3

探索现代科技手段、多种媒材对艺术形式和风格的影响。

 

 

了解艺术想像和审美需要对科技发展的价值。

 

 

通过艺术与科技手段的结合,进行艺术的创造与表现。

· 欣赏和比较古代青铜雕塑、石头雕塑与现代铝合金雕塑在风格和外形上的异同;比较现代钢铁和玻璃为主的建筑与以往的泥土建筑、石头建筑、砖瓦建筑的异同。探讨电子技术出现后艺术形式和风格发生的巨大变化。注意收集与艺术有关的纳米技术、文物保护技术等资料。

· 了解某些科学家的艺术素养,这些素养与他们科学成就的联系;搜集艺术想像如何影响 科学发明的故事;调查现代服装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工业设计如何受艺术想像和人们审美需要的影响。

· 组织学生学习烫画、制造音响效果、设计广告、舞台布景等活动,理解艺术与科技手段的结合(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安全操作)。

  案例7
  课题:我喜欢的玩具
  1.适用年级:1~2年级,对应《标准》的1-4-1,1-4-2。
  2.教学思路:
  本课是从美术切入的艺术课。对于小学生来说,玩具是他们的亲密伙伴,可以分享他们的快乐,引发他们的想像。通过对玩具的观赏、交流、模仿和表现,引导学生从参与、表现、创造的角度玩玩具,从艺术要素、艺术形式方面感受美并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本课需1课时。
  3.教学目标:
  ●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玩具的形、色、声、质。
  ● 在活动中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学会交流、懂得谦让和分享。
  4.活动建议:
  ● 触摸:将大家带来的玩具堆积起来,用布蒙上。学生从中 摸出自己的玩具(一个同学摸到两只长长的耳朵,他告诉大家是自己的玩具兔子,于是拉了出来,结果全体学生愕然:原来是一只变形的白熊,是别人带来的玩具,随即教室里响起了朗朗的笑声。这个同学也许只注意了形状,忽略了玩具的材料、质感的不同)。摸出玩具后,请学生说说是怎么凭感觉找到自己的玩具的,告诉大家触摸到自己的玩具时手的感觉。
  ● 模仿:把玩具依次排列起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用身体动作和表情模仿。用简单的语言说说这个玩具的特点。
  ● 倾听:学生模仿玩具发出的声音,模仿时注意区别声音的音色、音高、强弱等(如泥咕咕、泥哨、电声娃娃、哭娃娃、发条装置的动物等的声音)。
  ● 绘画:每人选一个玩具画下来。为了使画面效果生动,可让学生在不同的材料上作画。
  5.其他选择:
  ●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会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生发出新的教学环节。例如,当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玩具与别人分享时,发现有一个同学不愿意将自己的玩具汽车拿出来,在教师的耐心询问下,才知道这是他奶奶留给他的最后一件玩具,十分珍惜。教师感到这个事件可以生成新的课程。于是,在全班同学都画完作品后,教师请这个同学告诉大家这个玩具的来历。全班同学好奇、快活、淘气的表情刹那间凝固了,被一种说不出的压抑感笼罩了。教师及时把握这个契机,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并灵活地调整了评价的方法(教师本来是想让学生相互观看作品,说说对他人作品的看法,由于这个事件的突然出现,占用了一些教学时间,这一步骤不能进行了。但教师并没有因此取消评价,而是用另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回家后把自己所画的作品送给爸爸妈妈,和他们相互交流对玩具和自己作品的看法,并借机表达对父母和其他长辈呵护的感激之情)。
除此之外,本课在创设情境时还可以有以下多种选择:
  ● 创设情境一:每位学生拿着自己的玩具,用夸张的语言和动作介绍,并且编排表演游戏。
  ● 创设情境二:各组把各类玩具摆放成有趣的组合,采用讲解员和参观者的形式介绍和交流玩具。
  ● 创设情境三:进行"玩具动物园"、"玩具商店"、"玩具角色医院"、"办家家"等游戏活动。

  案例8
  课题:未来的家
  1.适用年级:初中2~3年级,对应《标准》的3-4-1,3-4-3。
  2.教学思路:
  这是从美术切入的艺术课。通过对未来的家的模拟构思,认识到现代科技与艺术的密切关系 及其给家庭带来的变化。用身边可以找到的多种材料设计制作家具和家的模型,体会设计与制作的乐趣。尝试进行家庭生活情景的表演,加深对生活情感的体验和对家的热爱。本课需3~4课时。
  3.教学目标:
  ● 通过观看不同材料的艺术作品,了解不同媒材对艺术形式和风格的影响。
  ● 能用简易材料制作家具和服装,尝试艺术与科技手段的结合。
  ● 通过制作和表演,发现日常生活的美。
  4.活动建议:
  ● 欣赏:学生(以图片或幻灯片的形式)观看一些椅子的设计作品,如马金托什设计的橡木 椅、雷特维德设计的红--蓝扶手椅、雅可布森设计的"蛋"椅和凳、伯托亚设计的"钻石"安乐椅、恩姆斯设计的塑料"蛋壳"椅、蒙狄尼借用布鲁尔的钢管椅设计的后现代扶手椅等。
  ●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这些椅子是艺术品吗?它们与教室中的椅子有什么区别 ?""新材料的出现是否对艺术的形式和风格有所影响?"各组请一名同学做记录,教师参与讨论。
  ● 评价:各组汇报结果,其他组同学可有针对性地继续提出自己的想法。
  ● 设计与制作:以合作形式(5~6人为一组),用现有材料,设计制作一个"未来的家"的模型。先设计方案,几个人的意见达成一致,然后分工制作。有用特殊材料(铁丝、橡皮泥、纸盒、泡沫、塑料布、纸袋、纸板等)制作家具的,有设计地板砖、壁纸的样式的,有设计顶灯样式的、有设计窗帘的……(有条件的学校可在电脑上设计图形)。
做好模型后,每个同学都是房间的主人,为自己设计制作一件衣服(可以是礼服,可以是睡衣,也可以是休闲服。总之,要符合这个房间主人的身份,适合在这个房间里的生活)。可以选择多种材料进行制作,如挂历纸、作业纸、毛线或布料(床单、窗帘布)……重点体会艺术与科技手段的结合给作品带来的变化。
  ● 音乐:选择与这个房间的风格与色调相协调的音乐作品。
  ● 汇报:介绍本组制作的家与家具模型,大家欣赏评价。介绍本组的音乐作品,并让大家听赏。
  ● 表演:穿上特制的衣服,扮演家中的人物角色,进行简单的表演(对话、哑剧、舞蹈、小品等任选),同时播放本组选择的背景音乐。
  ● 评价:师生一起分享创作的喜悦。针对其他组同学的创意和演出,提出本组的修改意见。为其他组提出建设性意见。
  ● 反思:科技进步会给未来的家带来什么样的变化?科技如何影响着艺术的发展?试举一例 加以说明。如果再有机会演出,我在哪些地方还要改进?自己未来的家是什么样子?可以 写出短文。
  5.其他选择:
  本课教学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同时使他们对艺术与科学的互动作用有了认识。擅长音乐 等学科的教师,可以减少教学中美术教学的含量,增加音乐、舞蹈、戏剧等的教学内容。如:从乐器和科技的结合入手,了解乐器的发展,并用现代的音乐手段,录音、录像、电声乐器等形式进行创作,或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简单乐器的设计,利用吸管制作吹奏乐器,用不同板材制作打击乐器,并结合物理知识中"声音的共振"、"音高"等相关知识使作品更完善。也可以通过倾听音乐或观看表演,猜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等。

1234、5、67


Copyright ©2003赵小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常熟市赵市中心小学版权所有
电话联系:0512-52381149

E-mailcj112@public1.sz.j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