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改在线 > 新课程标准

全日制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艺术课程是在教育改革中诞生的新型课程,它是在我国已有的音乐、美术分科课程基础上构建的一门充满生机的综合课程。在艺术课程的实施中,必须促进学生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基本艺术能力的发展。各校可以根据当地的师资、教学条件、社会资源、民族特色等实际情况在教学实施中有所侧重。艺术教学必须体现鲜明的人文特色。艺术课程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为创设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本课程强调四门艺术学科的综合,既保持各学科的特点,又防止生硬、盲目地把各艺术学科简单叠加,强调学科之间的连接与互渗。在教学方式上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一科切入,兼及数科",另一种是"多科综合"。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素质和教学的需要,选择不同方式进行教学。

二、评价建议

  评价是整个艺术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学校和社会可以验证艺术课程实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其教育价值;教师可以掌握艺术教学计划和目标的实现情况,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达到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学习;家长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绩,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学习。

  (一)对学生的评价
  艺术课程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则:
  ● 全面发展原则 艺术课程的评价坚持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既注重学生艺术能力的发展,又注重人文素养的提高。同时根据课程设计的要求和目标,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评价。
  ● 注重差异原则 艺术课程的评价注重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尊重学生富有个性或独特 的表达方式,注意学生在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经济状况、语言、性别方面的差异,给予公平对待。在知识技能的评价上,不强求一律,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和肯定。
  艺术课程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质性评价方式:
  质性评价是艺术课程评价的重要方式,它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注重与教学活动的有机联系,而不是脱离或中断教学进程;它适应艺术教学的即兴、变化、生成和跳跃等特点,适合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它可以通过客观描述的方式,对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进步做出评定。
  艺术成长记录夹是重要的质性评价方式,它是一种用来记录学生整个艺术成长过程的资料夹。建立艺术成长记录夹,旨在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艺术学习过程进行思考和评价。
  艺术成长记录夹包括以下内容:
  对作品创作过程的说明(表明了学生在艺术学习中努力的程度);学生的系列作品(其中不 仅收藏学生已经完成的、自认为满意或成功的作品,也收藏草图及不成功的作品,表明了学生艺术学习的广度);学生的自我反思(包括学生对自己作品特征的描述、评价、自己的进步等);他人的评价(包括教师、同伴、家长等的评价);各种预设的学习资料及学生搜集到的资料等。
  建立艺术成长记录夹是一种学生自我收集、自我记录、自我反思和评价的方式,适用于所有水平和所有年级的学生。

  (二)对教师的评价
  在艺术课程中,对教师的评价主要针对教师的事业心、对学生的爱心、教学态度和教学创意等进行评价。以下是对教师的主要评价指标:
  --是否热爱艺术教学,是否具有不断学习、探究和提高艺术教学方法的意愿,是否善于组织艺术教学,设计的课堂教学方案是否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是否具有独到的创意;
  --是否善于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行为表现,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作出恰当评价(如充分考虑学生在性别、文化背景、个性及能力上的差异,用多种方式评价等),并通过评价使学生的艺术学习保持持续的热情;
  --是否能与家长和社区配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是否能将艺术课与其他课程连接,并对其他课程的学习提供支援;
  --是否能针对教学的单元认真做好准备工作,是否能熟练操作各种媒体;
  --是否熟悉教学目标,能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价,找出问题所在,提高教学水平。

  (三)对学校的评价
  --艺术教育是否得到学校管理层的支持,是否得到校长、班主任和其他科目教师的合作,是否有一定的政策保证,是否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占据应有的地位;
  --是否为每个在校学生都提供了接触和学习艺术的机会,学生经过中小学阶段的艺术学习后是否有能力和兴趣参与艺术活动;
  --是否经常组织一定的课外艺术活动,如组织兴趣小组、演出、观看演出和展览、参观博物馆等;
  --是否能听取和尊重教师对艺术课程建设的意见。

  (四)对课程体系的评价
  要促进艺术课程的发展,就要不断对课程的实施情况、对教材质量及使用情况进行调研,不断收集课程实施的有关信息,包括对世界各国艺术课程体系进行了解和比较,在评价反思的基础上,使艺术课程不断得到完善。
  --课程目标是否能反映现代社会对具有艺术素质的综合型人才的需求;
  --课程内容的组织(各单元教学内容、人文主题和知识技能的设计与安排)是否具有合理性、延续性、完整性;
  --课程内容和教材设计是否具有创意,是否具有多元性和多样性,是否活泼生动;
  --课程是否适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是否考虑了个体差异;
  --课程设计是否关注到地区的差异,为各地的实施提供多种选择和发展空间;
  --艺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内容的评价,是否结合标准规定的"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课程目标四个方面的内容来进行。评价这些内容可以采取"问卷"、"师生对话"、"学生报告单"等方式进行。

三、教材编写建议

  艺术教材的编写要体现艺术课程的性质、价值、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内容标准。在设计艺术课程内容时,应实现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学习领域艺术能力的综合与联系。围绕课程目标的四个方面(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采取"一科为主、兼及数科;多科综合"的方式,通过课案的设计,达到学生整体人文素养和艺术能力的提高。

  (一)教材编写原则
  教材的编写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身心发展规律,教材的内容应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 开放性原则
  教师用书必须为教师提供多种教学思路,提供创造性教学的空间,便于教师开发当地课程资源。艺术成长记录夹的设计要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多方面的条件,使他们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创意。
  ● 多学科融合的原则
  教材要体现综合的理念。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学科要相互交叉和融合,同时还要考 虑艺术学科与非艺术学科的连接与沟通。
  ● 提供丰富教学案例的原则
  在教师用书中,要提供内容丰富、易于操作的教学案例,以便教师在案例的基础上,举一反三、不断创新。
  ● 配备多种媒体材料的原则
  教材应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教学挂图、音像资料等多种媒体材料。

  (二)教材内容的组织
  ● 每一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编写各个教学单元 。每一个教学单元围绕人文主题和学科主题设计多个相关的课题。在单元与单元、课与课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每册教材对学生艺术能力发展的要求,可参考附录一。

  (三)教材呈现形式
  教材包括教师用书、艺术成长记录夹、多种媒体材料等。艺术成长记录夹中包括:我的简历 (姓名、爱好、照片等)、与单元主题配合的学习资料、学习内容、学生参与内容(如:歌谱、图片等相关学习资料以及"我的歌声"、"我的创作"、"我的评价"、"我的作业单"、"我的学具和日记"等)。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艺术教育的课程资源包括学校资源、社区资源和家庭资源。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艺术教师要充分根据农村和城市学校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因地制宜,多渠道、多方式地加以开发和利用。

  (一)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校课程资源主要包括:艺术教师、具有一定才艺的教师、有一定艺术特长的学生。除此之外,还有各种课外艺术活动小组、艺术团队以及图书馆、文化活动场馆、校园环境等。
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与方式:

● 充分调动现有艺术教师的潜能,通过学习培训,使之尽快适应综合艺术教育的需要。
● 充分挖掘校内具有一定才艺的教师,充实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如一些优秀的语文教师可以从事戏剧教学。
● 充分调动具备一定艺术特长的学生的积极性,开展互帮互学的艺术活动。
● 充分利用师生在生活中积累的艺术经验,使之与艺术教育有机结合。
● 充分激发学生所具有的艺术表演欲望,使之具有持久的艺术学习动力和热情。
● 丰富图书馆的文艺书籍、画册、音像资料、杂志报刊等,便利师生的借阅。
● 健全校内各种文娱活动设施,充分发挥其在艺术教育中的作用。
● 在校园的规划、绿化、教室和画廊布置等方面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艺术氛围。
● 开展校园文体、班级团队活动,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艺的机会。
● 不断积累综合艺术教育的资料,如典型的教案、音像、教具、图片等,建立艺术教学模式库,为教学提供多样选择。

  (二)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社区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可从事艺术教育的人才资源(如高等院校的教师,文艺团体的演员,书画院的书画家,青少年中心、少年宫的教师,文化馆的研究员,社区离退休的专业艺术工作者以及热爱艺术的非专业人员等)、社区文化艺术组织机构、社区的文化艺术场馆、社区的艺术环境(如小区的雕塑、建筑等)、社区的文娱演出活动、民族歌舞活动、农村民俗活动等。
  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与方式:

● 与社区内艺术教育人才建立广泛联系,采用讲座、开课、展演、座谈、组织活动等多种方式,使之参与学校的艺术教育。
● 学校与社区的艺术组织、机构相互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
● 参观社区的艺术展览,参与社区的艺术活动(电影、文娱晚会、庆典活动等),使课内外的艺术教育有机结合。
● 充分利用社区的雕塑、建筑、市民广场、绿化等资源,丰富艺术教学的内容。
● 少数民族地区可利用传统民族艺术,农村可利用民俗活动进行艺术教育。

  (三)家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家庭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有一定艺术特长的家长和亲友、家居环境、文艺书籍和杂志、音像资料、电脑、艺术器材、家庭文娱活动等。
  家庭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和方式:

● 与有一定艺术特长的家长和亲友建立联系,使之积极配合学校进行艺术教育。
● 让学生参与家居环境的布置(如为装潢设计提建议、动手布置等),提高其艺术实践能力。
● 鼓励家长多购置孩子喜爱的文艺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
● 鼓励孩子充分利用家庭现有材料,开展艺术活动,有条件的家庭可添置孩子喜爱的艺术器材,为艺术技能的提高提供条件。
● 利用家庭的音像设备,可举行小型的家庭演唱会、舞会,自娱自乐。

12345、6、7


Copyright ©2003赵小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常熟市赵市中心小学版权所有
电话联系:0512-52381149

E-mail[email protected]